海神娘娘渔民

海神娘娘渔民

作者: 永恒不朽问心君

其它小说连载

长篇其它小说《海神娘娘渔民男女主角银线青鱼湾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永恒不朽问心君”所主要讲述的是:作者:永恒不朽的问心君青鱼湾的人都知码头上那尊三尺高的海神娘娘是用千年沉香木刻娘娘身着月白绸左手托着避水右手牵着一条银线尾系着枚小小的青鱼鳞——那是百年海神娘娘显灵亲手贴在渔女阿青额头的信一、银线系浪里救船光绪二十三年的秋青鱼湾来了场百年不遇的风黑沉沉的乌云压在海面浪头像小山似的砸下把十几条渔船掀得东倒西渔把头陈老海跪在码头的礁石额头...

2025-10-18 23:07:02

作者:永恒不朽的问心君青鱼湾的人都知道,码头上那尊三尺高的海神娘娘像,

是用千年沉香木刻的。娘娘身着月白绸裙,左手托着避水珠,右手牵着一条银线,

线尾系着枚小小的青鱼鳞——那是百年前,海神娘娘显灵时,亲手贴在渔女阿青额头的信物。

一、银线系鳞,浪里救船光绪二十三年的秋天,青鱼湾来了场百年不遇的风暴。

黑沉沉的乌云压在海面上,浪头像小山似的砸下来,把十几条渔船掀得东倒西歪。

渔把头陈老海跪在码头的礁石上,额头磕得鲜血直流,手里的香烛被狂风卷走,

火星落在浪里,瞬间就灭了。“娘娘显灵啊!救救湾里的人吧!”陈老海的哭声混在风声里,

细得像根棉线。他的小儿子阿福,还有湾里二十多个年轻后生,都在最远处的渔场捕鱼,

此刻怕是已经被巨浪吞了。就在这时,码头上的渔女阿青突然浑身一颤。她本是来送蓑衣的,

此刻却直挺挺地站在礁石上,眼睛望着风暴中心,声音变得又轻又远,

不像她自己的:“陈老爹,取三斤麻线,五枚钢针,再找块青鱼鳞来。”陈老海愣了愣,

见阿青的额头不知何时多了枚青鱼鳞,泛着淡淡的银光,顿时明白是海神娘娘附了身,

连忙爬起来吩咐人找东西。阿青接过麻线和钢针,手指翻飞着织起网来——那网眼织得极细,

却又透着光,钢针穿过麻线时,竟冒出点点银星。“把这网抛进海里,

”阿青的声音依旧轻飘飘的,手里的银线突然飞了出去,线尾系着那枚青鱼鳞,

“银线指的方向,就是渔船的位置。”几个后生抱着渔网往海里跑,刚把网抛出去,

银线就“嗖”地一下往风暴中心窜去,青鱼鳞在浪里闪着光,像盏小灯笼。

陈老海跟着银线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浪涛里,十几条渔船正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卷着,

阿福他们趴在船板上,眼看就要被吞进去。“快划桨!跟着银线走!

”陈老海大喊着跳上自家的船,湾里的渔船也都跟着动起来,像一群追着光的鱼。

银线在前面引路,浪头到了网前,竟自动分成两半,渔船顺着分开的浪缝,

稳稳地往漩涡中心驶去。等把阿福他们救上来时,天已经亮了。阿青突然身子一软,

倒在礁石上,额头的青鱼鳞慢慢淡了下去。她醒来后什么都不记得,

只说梦见一位穿月白绸裙的娘娘,牵着她的手在浪里走,手里的银线缠着好多好多青鱼。

从那以后,青鱼湾的人就知道,阿青是海神娘娘选中的“代言人”。

陈老海请木匠刻了海神娘娘像,就立在码头,娘娘的右手特意刻了条银线,

线尾系着青鱼鳞——和阿青梦里的一模一样。二、珠沉海底,

心映月明阿青成了湾里的“海神使”,每逢出海,渔民们都会来请她用银线测风向。

她的手一碰麻线,线就会顺着风的方向飘,从不会错。

可阿青心里总记挂着一件事:那年风暴里,娘娘托她织网时,左手一直空着,像是少了什么。

直到三年后的一个傍晚,阿青在海边拾贝壳,突然看见海里浮上来个穿青布衫的后生,

怀里抱着个锦盒,脸色苍白得像纸。她连忙喊人把后生救上来,后生醒了说,

他是从南洋来的商人,船在青鱼湾外触了礁,锦盒里是给母亲治病的避水珠,却掉进了海里。

“避水珠是深海里的宝贝,能让海水自动分开,”后生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我母亲得了咳血症,只有避水珠磨成粉才能治,可现在……”阿青听着,

突然想起海神娘娘像左手是空的,心里一动,说:“你别急,我帮你找找。”她回到家,

取来银线和青鱼鳞,把鳞系在线尾,往海里一抛。银线直直地往海底沉去,过了半个时辰,

线突然绷紧了,阿青拉上来一看,线尾缠着个拳头大的珠子,通体莹白,放在手里凉丝丝的,

连掌心的汗都干了。“这就是避水珠!”后生激动得直发抖,捧着珠子就要给阿青磕头,

“姑娘,你真是活菩萨!我叫沈文远,以后定要报答你!

”阿青笑着把珠子推回去:“这珠不是我找的,是海神娘娘帮你的。你快回去给母亲治病吧,

报答就不必了,只盼你以后多做善事。”沈文远走后,阿青总觉得心里不安。当天夜里,

她又梦见了海神娘娘,娘娘的左手托着避水珠,笑着说:“阿青,这珠本是我护身之物,

当年遗落在南洋,如今物归原主,也是缘分。只是三日后,青鱼湾会有场海啸,

你要让湾里的人都搬到山上去。”阿青惊醒后,立刻跑去告诉陈老海。

可渔民们都觉得她是在胡说——这几天风平浪静,怎么会有海啸?陈老海也犯了难,

说:“阿青,你是海神使,我们信你,可湾里三百多口人,搬上山谈何容易?

”阿青急得直掉眼泪,突然想起沈文远临走时说,他在青岛有艘大轮船,可以载很多人。

她立刻托人去青岛送信,自己则带着湾里的后生,挨家挨户地劝,说要是不信,

就去看码头的海神娘娘像——不知何时,娘娘像左手的避水珠,竟真的泛着莹白的光。

到了第三天清晨,海面上突然起了雾,雾里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跑。

渔民们这才慌了神,跟着阿青往山上跑。刚跑到半山腰,就看见海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像堵墙似的往湾里压来,码头的房子瞬间就被淹了,只有海神娘娘像立在礁石上,

避水珠发出的光,把浪头挡在像前,没沾到一点水。等海啸退了,沈文远的轮船也到了,

载着湾里的人回到岸边。渔民们看着完好无损的海神娘娘像,又看了看阿青,

都跪下来磕头:“多谢娘娘显灵!多谢阿青姑娘!”阿青扶起大家,心里却明白,

是那颗避水珠救了青鱼湾。从那以后,海神娘娘像的左手,就一直托着避水珠,

银线牵着青鱼鳞,成了湾里最安稳的风景。三、鳞化青鱼,守护千年转眼到了民国二十年,

青鱼湾来了群日本兵,领头的军官叫黑田,听说海神娘娘像的避水珠是宝贝,非要把像运走。

陈老海的儿子阿福,如今已是渔把头,带着湾里的后生守在码头,手里拿着鱼叉,

说什么也不让日本兵靠近。“不过是尊木头像,有什么好守的?”黑田拔出军刀,

指着娘娘像,“今天这像,我必须带走!谁拦着,就别怪我不客气!”就在这时,

阿青的孙女阿月站了出来。阿月今年十六岁,和阿青年轻时一模一样,

额头上也有枚淡淡的青鱼鳞印记——那是阿青临终前,用自己的血点上去的,

说这样海神娘娘就能一直护着她。“这不是普通的木头像,”阿月的声音很轻,

却带着股韧劲,“里面藏着青鱼湾的根,你要是敢动,海神娘娘不会饶你的。

”黑田冷笑一声,挥刀就要砍向娘娘像。可军刀刚碰到像身,就“当”的一声弹了回来,

刀刃上崩了个小口。黑田愣了愣,又要砍,突然看见娘娘像右手的银线动了起来,

线尾的青鱼鳞掉在地上,变成了一条三寸长的青鱼,在地上跳着,嘴里吐出泡泡,

泡泡落在日本兵的脚上,他们的鞋瞬间就湿透了,像在海里泡过一样。“妖怪!有妖怪!

”日本兵吓得往后退,黑田也慌了,可他不甘心,下令让士兵开枪。枪声一响,

海里突然翻起了大浪,浪里跳出成千上万条青鱼,围着码头打转,把日本兵的船都掀翻了。

阿月站在礁石上,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声音变得像阿青当年一样:“黑田,

你要是再敢动海神娘娘像,这些青鱼就会把你们拖进海底,让你们永远回不去!

”黑田看着海里的青鱼,又看了看码头上的海神娘娘像,终于害怕了,

带着日本兵灰溜溜地走了。湾里的人都围过来,看着地上的青鱼又变成了青鱼鳞,

飞回娘娘像的银线上,都激动得哭了:“是娘娘显灵了!是阿青姑娘在护着咱们啊!”后来,

阿月成了新的海神使。她像阿青当年一样,用银线帮渔民测风向,

用避水珠的光指引渔船回家。有人问她,海神娘娘到底是谁?

阿月总是笑着说:“娘娘是青鱼湾的渔民,是每一个守护家园的人。她的银线,

是渔民手里的渔网;她的避水珠,是咱们心里的勇气;她的青鱼鳞,

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念想。”如今,青鱼湾的码头还是老样子,海神娘娘像立在礁石上,

左手托着避水珠,右手牵着银线,线尾的青鱼鳞在阳光下闪着光。每当有渔船出海,

渔民们都会来给娘娘上香,阿月的孙子就会拿着银线,像阿月、阿青当年那样,

让线顺着风的方向飘——银线飘向哪里,渔船就驶向哪里,从来不会错。因为他们都知道,

海神娘娘一直都在,她在浪里,在风里,在每一个青鱼湾人的心里,守护着这片海,

守护着世世代代的安稳与团圆。青鱼湾的海神娘娘续四、珠光映海,

渔火连星1958年的夏天,青鱼湾遇上了大旱。连续一个月没下雨,湾里的井水见底,

连海边的礁石都晒得发白,渔船搁浅在滩上,渔网被晒得硬邦邦的,一折就断。

阿月的孙子小海才八岁,每天跟着奶奶去码头的海神娘娘像前祈雨,他捧着个破瓷碗,

碗里盛着仅有的一点海水,说要给娘娘“浇花”——娘娘像底座旁种着的一株海芙蓉,

叶子都蔫了。“奶奶,娘娘怎么还不下雨啊?”小海的小脸晒得通红,

额头上的青鱼鳞印记比平时更深,“是不是咱们的香不够多?”阿月摸了摸他的头,

目光落在娘娘像左手的避水珠上。不知为何,这颗珠子最近总泛着淡淡的蓝光,

不像以前那样莹白了。她心里一动,想起阿青奶奶传下来的话:“避水珠不仅能分水,

还能聚云。要是遇上大旱,就把珠子浸在海里,让它吸足海水,再挂回娘娘手上,

天就会下雨。”可这珠子重得很,要两个人才能抬动,而且现在正是退潮,

要走到深海区才能让珠子浸到海水。小海拍着胸脯说:“奶奶,我能行!

我跟着阿福爷爷学过游泳,能游到深海去!”阿福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听说阿月要去海里浸避水珠,立刻召集了湾里的后生:“咱们青鱼湾人,

哪次不是靠娘娘保佑?这次就算是豁出命,也要把珠子送到海里去!”当天傍晚,

阿福带着五个后生,抬着避水珠往海里走。小海跟在后面,手里拿着阿青奶奶传下来的银线,

线尾系着那枚青鱼鳞。海水没过膝盖时,小海突然喊:“爷爷,珠子发光了!

”大家低头一看,避水珠的蓝光越来越亮,照得海底的沙粒都清清楚楚。走到深海区,

阿福把珠子放进海里,珠子一碰到海水,就“咕嘟咕嘟”地冒起泡来,

蓝光像水波似的往四周扩散,连天上的云都被染成了淡蓝色。等他们把珠子抬回娘娘像前时,

天已经黑了。小海把银线系在珠子上,青鱼鳞在月光下闪着光。就在这时,

远处的海面上突然起了风,风里带着咸湿的气息,阿月抬头一看,只见乌云从海边涌过来,

像墨汁泼在天上。“要下雨了!要下雨了!”湾里的人都跑出来,举着油灯在码头欢呼。

雨点砸下来时,小海趴在娘娘像的底座旁,看着那株海芙蓉被雨水浇透,叶子慢慢舒展开来,

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雨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湾里的井水满了,滩上的渔船浮了起来,

连海里的鱼都多了。阿福看着娘娘像上的避水珠,蓝光渐渐变回了莹白,

笑着说:“还是娘娘保佑啊!这珠子,就是咱们青鱼湾的命根子。

”小海却拉着阿月的手说:“奶奶,我昨晚梦见娘娘了,她说珠子不是命根子,

咱们青鱼湾人的手,才是命根子——能织网,能划船,能扛着珠子去海里,比什么都管用。

”阿月愣了愣,突然笑了。她摸了摸小海额头上的青鱼鳞,觉得这孩子,

和阿青奶奶、自己年轻时,真是一模一样。五、鳞纹刻骨,薪火相传1983年,

青鱼湾来了个考古学家,姓周,戴着副金边眼镜,手里拿着个放大镜,

围着海神娘娘像看了半天,说这尊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

要运到博物馆去保护。湾里的人都急了,小海如今已是渔把头,四十多岁的人,

黝黑的脸上刻着海风的痕迹,额头上的青鱼鳞印记像颗痣似的,从未淡过。他拦在娘娘像前,

说:“周教授,这像不能运走,它是咱们青鱼湾的海神娘娘,守着咱们的码头,

护着咱们的渔船,运走了,谁来保佑咱们?”周教授推了推眼镜,耐心地说:“小海同志,

这是文物,放在博物馆里,能让更多人看到,了解你们青鱼湾的历史,不是更好吗?

”“不好!”小海的儿子阿涛才十六岁,和他爷爷小海小时候一样,性子倔,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死的,咱们的娘娘是活的!她知道什么时候要刮风,什么时候要下雨,

博物馆里的玻璃柜,能装下这些吗?”周教授被问住了,他看着码头上的渔民们,

个个都盯着娘娘像,眼神里满是不舍,突然想起自己来的时候,看到渔船出海前,

渔民们都会来给娘娘上香,小海会用银线测风向,

阿涛会给娘娘像系上新鲜的海芙蓉——这尊像,早就和青鱼湾的人融在了一起。当天晚上,

周教授住在小海家,吃着阿涛娘做的鱼丸,听小海讲海神娘娘的故事:讲阿青奶奶织网救船,

讲阿月奶奶用避水珠祈雨,讲日本兵来的时候,青鱼鳞变成青鱼吓退敌人。

周教授听得入了迷,突然指着小海额头的青鱼鳞问:“这印记,是天生的?

”小海摸了摸额头,笑了:“是我奶奶阿月用我太奶奶阿青的血点的,说这样,

娘娘就能一直认得出咱们家的人。其实不光是我,湾里好多孩子的额头上,

都有这么个淡淡的印子,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念想。”第二天一早,周教授要走了。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