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试锋芒,希望萌芽
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朦胧的月光洒在田埂上,勾勒出她修长而坚定的身影。
她蹲在田埂上,目光仔细扫过每一寸土地,眼中满是期待,满心盼着那些承载着希望的小小的种子能早日破土而出。
田边的野草挂着晶莹的露珠,浸湿了她的裙摆,她却浑然不觉。
苏安也跟在姐姐身后,小小的身影忙前忙后,一会儿提着破旧的木桶,摇摇晃晃地去溪边打水,再吃力地提回来给种子浇水;一会儿又跑去捡掉落的树枝,瘦小的身躯在树林间穿梭,将捡来的树枝整齐地码放在田边,当作柴火烧。
尽管小脸被汗水和尘土弄得脏兮兮的,可他的眼神里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一心想着帮姐姐分担。
萧逸打猎归来,顾不上休息,也会第一时间赶来,帮着苏禾加固田边的围栏。
他手里握着粗壮的麻绳,熟练地将一根根木桩牢牢地钉进土里,再用麻绳将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防止野兽糟蹋庄稼。
他的手臂肌肉紧绷,每一下动作都充满力量,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苏姑娘,你放心,有我在,那些野兽别想靠近这田地半步。”
萧逸一边干活,一边笑着对苏禾说道。
然而,清平村的气候多变,就在种子种下后的第五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而来。
狂风裹挟着沙石,呼啸着扑向村庄,吹得门窗哐当作响,屋顶的茅草都被掀起了不少。
苏禾心里“咯噔”一下,顾不上屋外的危险,披上那件破旧的蓑衣就往田里冲。
风刮得她几乎站立不稳,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力气,可她咬着牙,硬是在狂风中艰难前行。
到了田间,眼前的景象让她心急如焚,刚翻整好的土地被狂风刮得尘土飞扬,一些种子甚至被吹得***在外。
苏禾顾不上许多,弯下腰就开始用双手将种子重新埋好,指甲里嵌满了泥土,手指也被砂石划破,鲜血首流,她却毫不在意。
随后,她又西处寻找石块和树枝,在田边筑起简易的防风屏障。
她的双手被粗糙的树枝磨得生疼,可她没有停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住这些种子。
苏安和萧逸随后赶来,三人齐心协力,在狂风中奋战了整整两个时辰。
等到风势渐弱,他们早己累得气喘吁吁,衣衫也被沙石划破,满是尘土,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
但看着重新护好的种子,苏禾的眼神里透着坚定:“只要种子还在,就有希望。”
她的声音因为疲惫而沙哑,却充满了力量。
接下来的几天,苏禾精心照料着这片土地,每日都按时浇水、施肥。
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料开始发挥作用,土壤渐渐变得松软湿润,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
终于,在播种后的第八天清晨,苏禾惊喜地发现,田地里冒出了星星点点的嫩绿芽尖。
“小安,萧大哥,快来看!
种子发芽了!”
苏禾兴奋地呼喊着,声音里满是喜悦,眼眶也微微泛红。
苏安和萧逸匆匆赶来,看到那破土而出的幼苗,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苏姑娘,你可真行!”
萧逸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让这地长出好庄稼。”
苏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这才只是开始,后面还得继续用心照料,才能有好收成。”
随着幼苗的茁壮成长,苏禾在村里的名声也渐渐传开。
村民们看到苏禾田里生机勃勃的景象,都感到十分新奇。
一些原本对她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主动前来询问种植的方法。
这日,李婶提着一篮自家做的咸菜,来到苏禾家。
“禾丫头,你可真是咱村的福星!”
李婶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你这新法子种出来的庄稼,看着就是不一样。
快跟婶子说说,你是咋做到的?”
苏禾热情地将李婶迎进屋内,耐心地解释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剂的作用,还拿出一些自制的肥料样本给李婶看。
李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讲究!
禾丫头,你可得多教教我们,让大伙都能过上好日子。”
苏禾点头应下:“李婶,您放心。
我既然来了清平村,就想让大家都吃饱穿暖。
等这季庄稼收成好了,我一定把方法都教给大家。”
就在苏禾满心期待着丰收的时候,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村里的几个无赖,平日里游手好闲,看到苏禾的庄稼长得好,竟起了歪心思。
一天夜里,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村庄。
这几个无赖蹑手蹑脚地潜入苏禾的田地,眼神中透着贪婪,想要偷些幼苗去卖钱。
幸好苏禾为了防止野兽破坏,在田边设置了简易的陷阱。
无赖们刚踏入田地,就触发了陷阱,被绳索绊倒,摔得鼻青脸肿。
苏禾听到动静赶来,看到这一幕,又气又怒:“你们怎么能做这种事?
这可是全村人的希望!”
为首的无赖爬起身,一脸不服气:“哼,就你能种出好庄稼?
我们也想试试,拿几棵苗怎么了?”
苏禾义正言辞地说:“你们要是想学种植,我可以教你们,但绝不能用偷的方式。
这片土地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们难道不明白吗?”
这时,萧逸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赶来了。
看到无赖们的行径,大家都十分气愤,纷纷指责他们。
无赖们见势不妙,灰溜溜地逃走了。
经此一遭,苏禾意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要想真正改变村子,必须让大家团结起来。
于是,她找到王伯,提议在村里开办一个种植学堂,让有经验的人和她一起,把种植知识传授给更多村民。
王伯听后,连连点头:“禾丫头,你这想法好!
咱村的年轻人大多不懂种地,正需要有人教教他们。
我虽然老了,但这点力气还是有的,我来帮你一起办。”
在王伯的支持下,种植学堂很快就办了起来。
苏禾将自己从现代带来的农业知识,结合清平村的实际情况,编成通俗易懂的教材,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
她教大家如何辨别土壤的肥力,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来判断;如何根据季节和气候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详细分析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和降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治病虫害,列举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和应对方法。
一开始,有些村民还是半信半疑,在课堂上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交头接耳。
但看到苏禾田里的庄稼越长越好,他们也渐渐投入到学习中。
课堂上,大家踊跃提问,苏禾和王伯一一解答,气氛十分热烈。
有个年轻小伙挠挠头问道:“苏姑娘,要是庄稼生虫了,用你说的那些土法子真能管用吗?”
苏禾笑着耐心解答:“肯定管用,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就像上次我给大家讲的用草木灰防虫,只要按照我说的比例和方法去做,效果很好的。”
随着种植学堂的开办,村里掀起了一股学习农业知识的热潮。
村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盲目耕种,而是开始尝试用新的方法改良土地、种植庄稼。
苏禾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就在苏禾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更大的挑战悄然降临。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神秘的商人,他穿着华丽的锦袍,牵着一匹高头大马,马背上驮着几袋鼓鼓囊囊的东西。
他站在村子中央,大声吆喝:“乡亲们,我这儿有一批神奇的种子,种下去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能力强,保准让你们大丰收!”
村民们听了,都有些心动,围拢过来纷纷询问价格和种植方法。
苏禾得知消息后,立刻找到这个商人。
她仔细查看了商人带来的种子,心中却隐隐感到不安。
这些种子虽然看起来饱满圆润,但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些种子你是从哪里来的?”
苏禾问道,眼神紧紧盯着商人的眼睛,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破绽。
商人笑了笑,眼神却有些闪烁:“姑娘,你就别管我从哪里来的了。
我保证,这些种子种下去,保准让你们大丰收。”
苏禾皱了皱眉头:“我看这些种子有些奇怪,在没有确定它们的品质之前,我不建议村民们购买。”
商人脸色微变:“你这姑娘,怎么这么不识好歹?
我这可是为了大家好。”
苏禾没有被商人的话动摇,她找到王伯和村里的一些长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王伯听后,沉思片刻:“禾丫头,你说得有道理。
这种子事关重大,可不能马虎。
咱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一下。”
于是,苏禾和王伯挑选了几块试验田,将商人带来的种子和苏禾自己准备的种子分别种下,进行对比试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禾密切关注着两块试验田的情况,每天都早早地来到田间,仔细记录每一株庄稼的生长数据,从幼苗的高度、叶片的数量,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她都详细地记录在一本自制的本子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结果逐渐显现出来。
商人的种子虽然初期生长迅速,但很快就出现了病虫害,叶片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植株也开始枯萎;而且产量也远不如苏禾的种子,到了收获的季节,苏禾的种子结出的果实饱满而硕大,而商人的种子收获的果实却寥寥无几。
村民们得知这个结果后,纷纷庆幸没有盲目购买,对苏禾也更加信任了。
经过这次风波,苏禾在村里的地位更加稳固。
她不仅带领村民们在农业种植上取得了进步,还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而苏禾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她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和清平村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