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记忆中的温暖家园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霍建忠生活在宁静而纯朴的农村乡下,他们所属的少数民族侗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村里的房子大多由木材搭建而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这一天,放学后的霍建忠背着书包,沿着熟悉的乡间小道匆匆往家赶。

一路上,鸟儿欢唱,微风轻拂,路旁的野花野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当他踏入家门,看到的只有奶奶那熟悉而忙碌的身影。

爷爷早在他一年级的时候就己与世长辞,这成为霍建忠心中永远的遗憾。

即便重生一次,他也未能再有机会与爷爷相见,那份思念在他心底隐隐作痛。

此刻,奶奶正在厨房忙碌地煮饭。

柴火在炉灶里欢快地燃烧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奶奶弯着腰,一只手熟练地在饭锅里搅拌着,热气腾腾,弥漫了整个厨房。

霍建忠快步走上前去,说道:“奶奶,我来。”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主动。

毕竟,在前世的这个时候,他或许还不懂得烧饭的技巧,但如今带着重生的记忆归来,他渴望能为奶奶分担一些辛劳。

奶奶却轻轻用另一只手把他的手打掉,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说道:“你别捣乱,等下米饭糊了就不好吃了。”

奶奶的语气虽然带着责备,但眼神里却满是对孙子的疼爱。

霍建忠无奈地笑了笑,也没有坚持,顺从地把书包放在一旁的长椅上,然后好奇地问奶奶:“奶奶,晚上咱们要做什么菜吃呀?”

奶奶一边继续搅拌着锅里的饭,一边回答道:“等你妈妈从菜园子里回来,看看她带什么菜回来。”

霍建忠乖巧地应了一声:“噢。”

他知道此刻自己能做的不多,于是转身拿起作业本,准备开始完成老师下午布置的作业。

语文老师刘倩还额外布置了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任务。

前世的霍建忠面对这个任务总是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些什么,常常想方设法胡编乱造一些事情来应付日记。

但这一次不同,他怀着认真的态度,一笔一划地将日记写得工工整整。

除了重生这件惊世骇俗的秘密,他隐晦地用“我要改变自己,从今天开始重写活着”这样充满决心的话语来表达内心的信念。

对于霍建忠来说,老师布置的三年级作业并不算难,再加上他此刻全神贯注,很快就完成了。

就在他收拾好书本,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时,听到了楼下传来熟悉的声音。

妈妈从菜园回来了,那是母亲和奶奶在楼下亲切交谈的声音。

在农村,声音仿佛有着特殊的穿透力,能够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不像城市里,白天总是被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所掩盖。

霍建忠听到声音,立刻匆匆下楼。

妈妈的身影瞬间映入他的眼帘,那是他心中无比亲切和温暖的存在。

妈妈穿着传统的少数民族蓝色绣花衣裳,衣裳上精美的图案展现着侗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她的头发盘成侗族特色的发型,端庄而美丽。

此刻的妈妈脸上还未被岁月刻下太多的皱纹,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霍建忠迫不及待地打开门,喊道:“内!”

在这里,“内”是侗族语言中对母亲的称呼,饱含着孩子对妈妈的亲近与依赖。

妈妈听到呼唤,转过头看向他,眼中满是温柔与关爱,问道:“怎么了?

饿了吗孩子。”

霍建忠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思绪万千,却只是默默地想:“有些梦,我自己一个人活在梦里就好了。”

妈妈没有在意他的沉默,接着说道:“你让开,我洗一下鞋子,把泥巴洗了,再把菜洗了,就给做菜吃。”

只见妈妈脚上那双去菜园穿的半筒靴沾满了泥土,她走到水龙头前,熟练地打开水龙头,水流哗哗地冲下来,溅起一片水花。

霍建忠懂事地点点头,默默地站在一旁。

看着年轻的妈妈,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想起前世小时候,自己可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没少让妈妈操心。

不是因为把年幼的弟弟弄哭而被妈妈教训,就是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把过河时穿的布鞋弄湿弄脏。

妈妈每天都要为他清洗衣物,次数多了,难免感到厌烦。

那时候上学,可不像他重生前城里孩子那样,每天有父母接送。

他们生活的农村,大多数家庭都没有车,而且大人们都忙于田间地头的农活,没有时间和精力专门接送孩子。

所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孩子们都是自己背着书包,三五成群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霍建忠还记得,有一次冬天,路上结了冰,他不小心滑倒,摔得浑身是泥。

回到家后,妈妈虽然嘴上责备,但还是赶紧给他换洗衣服,让他坐在火塘边取暖。

还有一次,夏天的暴雨突然来袭,他没有带伞,在雨中奔跑回家,结果感冒发烧。

妈妈一夜未眠,守在他的床边,不停地用湿毛巾给他降温。

那些曾经的点滴,有欢笑,有泪水,有妈妈的责骂,更有妈妈深深的爱,都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此刻,妈妈己经洗完鞋子和菜,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霍建忠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妈妈熟练地切菜、炒菜,那动作仿佛是一场优美的舞蹈。

不一会儿,饭菜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