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买猴票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呢子大衣走到巷子中段,突然停下脚步,警惕地回头张望。

张山立刻假装系鞋带,躲过了对方的视线。

就在呢子大衣转身继续走的一瞬间,张山集中精神——刷!

最上面的那个蓝色包裹凭空消失了!

呢子大衣似乎感觉到手里的重量变了,疑惑地低头查看。

"奇怪..."他嘟囔着,掂了掂剩下的两个包裹,摇摇头继续向前走。

张山强忍着狂喜,迅速拐进另一条小巷,确认西周无人后,从空间里取出那个蓝色包裹。

打开一看,他倒吸一口冷气。

包裹里整齐地码着十几叠钞票,大多是十元面值的"大团结",还有各种粮票、布票和工业券。

张山粗略估算,这些钱至少有七八百元——在1980年,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发财了..."张山的手微微发抖,赶紧把钱和票证收进空间最隐蔽的角落。

他不敢久留,立刻绕路返回学校。

回到宿舍,张山锁好门,拉上窗帘,这才敢仔细清点战利品。

最终统计结果远超他的预期:现金共计1843元,全国粮票56斤,布票32尺,工业券18张,还有几张自行车票和缝纫机票。

最让他惊喜的是,包裹里还有一个精致的皮夹,里面装着几张介绍信和一张省文物商店的邀请函。

"1980年2月2日,***邮票专场..."张山读着邀请函上的文字,眼睛一亮。

这不正是他要找的猴票发售信息吗?

根据前世模糊的记忆,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后来价值连城。

如果能趁现在低价购入一批...张山小心地把所有物品收进空间,只留下几张零钱放在饼干盒里做样子。

他计划明天就去省文物商店踩点,为下个月的邮票购买做准备。

至于今天这笔"横财",他决定暂时不告诉妹妹。

张晓菊虽然聪明,但毕竟年轻气盛,知道哥哥突然有钱了难免会问东问西。

等买了猴票,过段时间再找个合理的借口解释经济状况的改善。

晚上,张山躺在床上,复盘今天的行动。

整个过程堪称完美:没有正面冲突,没有留下痕迹,甚至连呢子大衣都没意识到东西是怎么丢的。

空间能力用在"黑吃黑"上简首是天作之合!

"不过不能太贪心。

"张山告诫自己。

这种行动风险还是太大,偶尔为之可以,不能形成依赖。

等买了猴票,还是要找些更稳妥的赚钱方式。

窗外,冬日的月光冷冷地照在校园里。

张山望着斑驳的天花板,思绪飘远。

穿越到这个年代己经两周了,他渐渐适应了张山的身份和生活。

有了空间能力和对未来的了解,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变命运,让妹妹过上好日子。

"第一步己经成功了。

"张山满足地闭上眼睛,"接下来,就是猴票了..."第二天一早,张山就来到了位于市中心解放路的省文物商店。

这是一栋灰砖砌成的老式建筑,门口挂着"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标语。

出示了那张意外获得的邀请函后,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

"同志是对邮票感兴趣吗?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问道,"下个月我们确实有一批新邮票到货,包括即将发行的庚申年猴票。

"张山强装镇定:"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这套猴票是特种邮票,面值8分,整版80枚。

因为是生肖系列的第一套,发行量不大,估计会很抢手。

"眼镜男推了推眼镜,"如果同志想要,最好提前预定。

"张山点点头:"我想预定50版,可以吗?

"眼镜男惊讶地看着他:"50版?

那可是...3200枚邮票,320块钱呢!

一般收藏家买个一两版就够了。

""我是代表学校集邮协会来的。

"张山随口编了个理由,"师范学院有几百名集邮爱好者。

""原来如此。

"眼镜男恍然大悟,拿出一个登记本,"请留下您的姓名和单位,预付20元定金即可。

"张山交了钱,登记了信息,走出文物商店时脚步轻快。

20版猴票,按照前世的记忆,三十多年后每枚价值上万,整版更是高达百万...这简首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当然,他不能把所有钱都押在猴票上。

回到学校后,张山开始规划剩余资金的用途:一部分换成全国粮票,方便妹妹假期回家时使用;一部分买些稀缺的日用品,比如肥皂、白糖,可以在同学间小范围转手;剩下的存起来备用..."哥!

"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张晓菊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红扑扑的脸上带着兴奋,"猜猜我发现了什么?

"张山赶紧收敛心神:"什么?

""学校后勤处在招寒假临时工!

帮忙整理图书馆,一天2块钱呢!

"张晓菊眼睛亮晶晶的,"我己经报名了,你也去吧?

"看着妹妹期待的眼神,张山心中一暖。

虽然现在他有了一笔"横财",但表面的生活还不能太张扬。

更何况,和妹妹一起工作也是难得的相处时光。

"好啊,一起去。

"张山笑着答应,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在工作和"副业"之间找到平衡。

毕竟,在这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1980年,他既要做个普通大学生,又要悄悄为未来铺路。

而那个100立方米的神秘空间,就是他最大的秘密武器。

有了第一笔资金,又可以把小偷团伙当作超期提款机,张山的心终于稳定了下来。

张山的也开始思考自己和妹妹的以后生活,77年的第一批大学生可是国家的宝贝,等到毕业的时候都会分配个好单位。

最起码自己和妹妹也会被分配到地级市的重点中学,好一点的话大学、政府机关都有可能。

看来自己要好好的学习了,必须拿到毕业证,如果可能的话再考个研究生就更好了。

前世的时候,自己唯一喜欢的历史书就是《明朝那些事》,自己有空闲了就翻翻看,连书的封皮都被自己翻的起了毛边。

嗯,正好原身也是参加了师范学院历史系的明朝历史学习小组,那就利用这段时间,再好好的学习学习。

想办法把自己的成绩提高起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