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银行客服诈骗案
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帮居民解决家长里短——谁家水管漏了、哪家老人需要代购、社区活动要组织报名……日子过得平淡又琐碎,首到五年前的那个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诈骗,让我成了社区里的反诈达人。
那天我正在整理独居老人的档案,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话突然响了,是退休教师张阿姨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周,你快来我家!
我好像把养老钱都弄丢了!”
我赶到张阿姨家时,她正瘫坐在沙发上,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屏幕还亮着,上面是一条银行扣款短信:“您尾号3862账户于14:23支出50000元,余额128.6元。”
“张阿姨,您别急,慢慢说。”
我递了杯热水给她,她喝了一口,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
原来,半小时前,张阿姨接到一个自称银行客服的电话,说她名下的信用卡在境外被盗刷了8000元,让她核实信息。
“对方能准确说出我的身份证号和信用卡卡号,我当时就慌了。”
张阿姨抹着眼泪,“他说为了防止再次被盗刷,要给我的银行卡升级安全防护,让我把所有钱转到一个临时安全账户里,还说升级完就转回来。”
我心里一沉,这是典型的冒充银行客服诈骗。
“那您就转了?”
“我一开始也犹豫,可他说要是不转,我的钱会全被偷走,还说这是紧急操作,让我赶紧给手机验证码。”
张阿姨捶着大腿,“我脑子一热,就把验证码告诉他了,结果没过两分钟,就收到了扣款短信!
我再打电话,对方己经关机了!”
我赶紧帮张阿姨报警,民警来了之后,调取了通话记录和转账流水,告诉我们:“这是境外诈骗团伙,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张阿姨的个人信息,然后伪装成银行客服,利用老人对资金安全的担忧,一步步诱导她转账。”
民警还说,这种诈骗的套路很固定:先报出准确的个人信息获取信任,再用盗刷,冻结等理由制造恐慌,最后以安全账户,验证码为由骗走钱财。
“其实正规银行根本没有临时安全账户,也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要验证码。”
看着张阿姨懊悔的样子,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张阿姨退休工资不高,这五万元是她攒了好几年的养老钱。
从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在社区里好好宣传反诈知识,让更多人别再上当。
我在社区公告栏贴了反诈海报,还建了个社区反诈群,每天在群里发案例和防范方法。
可一开始,没多少人在意,有人说“我又不贪小便宜,怎么会被骗”,还有人说“这些都是老套路了,我才不会上当”。
首到半个月后,社区里的李大爷也差点被骗。
那天他接到一个社保局的电话,说他的养老金账户异常,需要激活,让他去ATM机上操作。
李大爷想起我在群里发的提醒,赶紧给我打电话。
我赶到银行时,李大爷正拿着银行卡站在ATM机前犹豫,骗子还在电话里催他“快点操作,不然养老金就没了”。
我一把抢过电话,对着话筒说:“你是诈骗团伙吧?
再敢打电话来,我们就报警抓你!”
对方骂了一句就挂了。
李大爷擦着汗说:“幸好你来了,不然我这养老金就没了!”
这件事之后,社区居民对反诈的重视度高了很多。
每天都有人在群里问“这个是不是诈骗那个能不能信”,我也一一耐心解答。
我还请民警来社区开讲座,用真实案例给大家讲解诈骗套路,教大家怎么识别和防范。
现在,我们社区的反诈群己经有五百多人了,大家还自发组成了反诈志愿者小队,遇到可疑情况就互相提醒。
张阿姨也成了志愿者,她常说:“我自己被骗过,知道那种滋味不好受,现在能帮别人避开陷阱,我心里也踏实。”
我看着社区里越来越浓的反诈氛围,心里特别欣慰。
其实诈骗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掌握防范方法,就能让骗子无计可施。
接下来,我想把这些年遇到的诈骗案例都整理出来,写成一本社区反诈手册,让更多人能从中吸取教训,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