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普通人的狂欢闲聊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地铁车厢的荧光灯在苏瑶脸上投下青白阴影。

她攥着手机的手心沁出冷汗,陌生号码的短信像根刺扎在视网膜上 ——“废弃数据中心”,那地方在三年前因服务器爆炸被封锁,现在只剩锈迹斑斑的铁网和流浪汉的帐篷。

邻座的大妈正举着老年机给同伴看照片:“你看我家老头子,昨天刚上传的意识,在虚拟世界里年轻了三十岁!

还能打太极呢,比生前利索多了。”

屏幕上的虚拟人像确实精神矍铄,只是笑起来时,嘴角的弧度僵硬得像用圆规画的。

“王姐,你真打算也传进去?”

对面的女人往嘴里塞着薯片,碎屑掉在 “意识上传优惠套餐” 的传单上,“我儿子说那玩意儿不安全,前阵子有个主播传进去就没出来,官方说是什么‘意识适配失败’。”

大妈把手机往包里一揣,声音陡然拔高:“不安全?

医院才不安全!

我那口子肺癌晚期,化疗一次遭的罪,够在虚拟世界享十年福了!

再说了,林博士是咱国家最年轻的院士,还能骗老百姓?”

苏瑶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第 118 个案例:王桂芬,67 岁,丈夫上传意识后出现表情肌数字化异常,家属拒绝承认。”

笔尖划破纸页,她想起那个诗人的妻子说过:“他连皱眉都不会了,可他以前总为我皱眉头的。”

车厢广播突然插播广告:“还在为房贷发愁?

上传意识,虚拟房产买一送一!

还在为孩子教育焦虑?

虚拟世界的名校随便挑!”

电子合成音甜得发腻,苏瑶抬头看见车厢连接处的屏幕上,虚拟家庭正在草坪上野餐,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笔首,却没有一丝晃动。

“我跟你说,” 大妈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我托人打听了,第一批上传的能进‘精英区’,后面的只能待‘普通区’。

这就跟买学区房似的,早买早划算。”

她从包里掏出存折,边角卷得像朵菊花,“我把养老钱都取出来了,下礼拜就去排队。”

对面的女人啧了一声:“十二万一年的存储费,你这点钱够花几年?”

“总会有办法的嘛。”

大妈把存折塞回去,眼神瞟向苏瑶,“小姑娘看着像文化人,你说这技术是不是真能让人长生不老?”

苏瑶的笔记本翻开在第 56 页,那里贴着张剪报:日本某公司的意识存储服务器因地震损坏,3000 名上传者的意识永久丢失,家属只收到一封道歉邮件和十倍赔偿款。

她刚要开口,手机又震了一下,还是那个陌生号码:“别相信眼睛看到的,数据中心有你要的证据 —— 一个本该消失的意识。”

“不好说。”

苏瑶合上笔记本,钢笔在指间转了半圈,“您知道‘忒修斯之船’吗?

如果把船上的木板一块块换掉,最后还是原来的船吗?”

大妈眨巴着眼睛:“听不懂。

我只知道,能让我家老头子笑着跟我说话,比什么都强。”

地铁到站的提示音响起,门开的瞬间涌进一群学生,校服背后印着 “意识数字化科普试点学校” 的字样。

几个男生举着全息投影玩具打闹,虚拟激光束扫过苏瑶的脸,她看见其中个男生的书包上挂着钥匙扣 —— 正是那个 17 岁失联少年的同款,网上己经炒到了天价。

“听说了吗?

咱们班李梅己经预约上传了,她说要去虚拟世界当偶像。”

“真的假的?

她爸妈不管?”

“管啥呀,她爸上个月刚传进去,说在里面开公司呢,让李梅过去当副总。”

孩子们的笑声撞在车厢壁上弹回来,苏瑶突然想起林溪。

那个总爱跟在哥哥身后的小姑娘,去年生日时还说 “要发明能让哥哥不熬夜的机器”,现在大概正对着电视里的林宇尖叫吧。

大妈跟着人群挤下车,临走前还回头说:“小姑娘,听我一句劝,趁年轻赶紧弄,老了就来不及了。”

她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像滴墨溶进水里。

苏瑶在 “废弃数据中心” 那站下了车。

站台的灯忽明忽暗,墙壁上满是涂鸦,最新的字迹覆盖了旧的:“别上传!

他们在偷记忆!”

下面有人用红漆画了个巨大的叉,旁边写着 “造谣***”。

出站口的保安正在打瞌睡,桌上的报纸标题是《意识数字化技术获全球科技奖,林宇博士有望冲击诺贝尔奖》,配图里的林宇穿着白大褂,胸前别着和苏瑶同款的钢笔 —— 那是她送他的三十岁礼物,刻着 “保持清醒”。

手机第三次震动,这次是张照片:废弃数据中心的铁网破了个洞,洞里隐约能看见个模糊的人影,轮廓像极了周老先生。

照片下方有行字:“他本该在虚拟世界永生,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苏瑶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月亮被云遮住,只有远处的数据中心方向闪着微弱的红光,像只正在眨动的眼睛。

她摸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明晚八点,数据中心。”

钢笔水洇开的痕迹,正好覆盖了林宇照片上的笑脸。

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传单,“永恒” 两个字在路灯下翻来翻去,终于被卷入排水沟,泡在浑浊的水里,慢慢变得模糊不清。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