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离婚协议下的赌约桌上的离婚协议书像把刀,直直插在我胸口。“林晓晓,
你来真的?”我盯着那张纸,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她站在玄关处,行李箱已经收拾好了。
“陈默,我给了你三年时间。每次都说要考公,每次都是书买回来翻两页就扔一边。
”我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三十二岁,在一家私企混到个小主管,
工资不上不下,确实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这次不一样,”我试图去拉她的手,
被她躲开了,“我保证认真准备。”“保证?”她冷笑一声,从包里又掏出一张纸拍在桌上,
“这是补充协议。明年省考,只要你能进面试,这婚就不离。
如果连面试都进不了...”她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我看着那两份文件,
胃里一阵翻搅。结婚五年,我从没见她这么决绝过。“就因为我没考上公务员?林晓晓,
我们现在的生活不好吗?有房有车,没贷款,多少人羡慕不来。”“是啊,有房有车,
然后呢?”她的声音突然拔高,“你那个破公司说裁员就裁员,
上个月不是刚辞了一批三十五岁以上的?等你到了那个年纪怎么办?靠什么养家?
”我沉默了。她知道我的软肋在哪里。“我回我妈那住一段时间,你好好想想。”她拉开门,
外面下着雨,雨水斜斜地打在地板上,“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爸妈的。”门“砰”地关上,
屋子里顿时安静得可怕。我站在原地,听着电梯下行的声音,感觉整个人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答应过她爸妈?是啊,七年前我第一次去她家,她爸——那个退休的老干部——就明确说过,
不指望女儿大富大贵,但至少要有个稳定工作。我当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考上公务员,
给她一个安稳的未来。结果呢?七年过去了,我还是在那个私企混日子。我瘫在沙发上,
拿起那份补充协议细看。条款列得清清楚楚:明年四月省考,只要进入面试环节,
离婚协议自动作废。如果连面试都进不了,那就签字离婚,财产各半。真狠。
她知道我最怕的就是考试。大学考了四次英语四级才勉强过关,
考研更是尝试一次就彻底放弃。现在让我跟那些应届生竞争公务员岗位?简直是天方夜谭。
手机响了,是我妈打来的。“默默,晓晓刚才给我打电话了,
说你们...”妈妈的声音透着担忧。“妈,没事,就是闹点小矛盾。
”我试图让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她都跟我说了,你要考公务员是好事,
但也不能逼得太紧啊。”妈妈叹了口气,“你要实在不想考,就跟你爸当年一样,
下海做生意去。他那时候...”“妈,我知道了,我自己能处理。”我打断她。
我爸当年下海经商失败,欠了一***债,家里过了好几年紧巴巴的日子。
这件事一直是我妈的心病,也是林晓晓坚决反对我辞职经商的原因。挂掉电话,我走到书房。
书架最底层堆满了崭新的考公教材,都是这几年陆陆续续买的,每次都是热血三天就放弃。
最上面那本申论教材的塑料膜还没拆。我坐在地板上,一本本地翻看着这些书。
行测、申论、面试指南...每一本都像是在嘲笑我的半途而废。翻开一本行测教材,
满眼的数学题和逻辑题让我头晕。三十二岁的大脑,早已不像大学时期那样灵活。工作后,
每天就是开会、写PPT、应付客户,基本用不上这些知识。手机又响了,
这次是公司群的消息。老板@所有人,说明天上午九点准时开会,不得迟到。
我看着那条消息,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每天朝九晚九,周末经常加班,
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我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备考?林晓晓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
但想到她离开时决绝的背影,我知道这次她是认真的。五年婚姻,我见过她各种表情,
却从没见过那样的眼神——冷漠中带着失望,连争吵的欲望都没有了。
我拿起最上面那本行测教材,撕开塑料膜。书的油墨味扑鼻而来,那一刻,
我竟然感觉到一丝久违的兴奋。也许我真的可以试试?
就当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她眼中的废物。打开第一页,是数量关系题。我找了支笔,
试图解第一道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公里,
乙每小时行7公里,两人在距离中点2公里处相遇,求AB两地距离。
我皱着眉头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十分钟后还是没算出来。最后忍不住翻到答案页,
看到解析才恍然大悟。就这水平,还想考公务员?我自嘲地笑了笑,却还是继续往下做。
一道接一道,直到眼睛发酸,抬头看表,已经是凌晨一点。外面雨停了,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我站起身,走到阳台。城市已经沉睡,只有零星几盏灯光还亮着。
其中一盏,应该属于林晓晓吧?她睡觉总是要留一盏小夜灯。我掏出手机,
给她发了条微信:“书我已经开始看了,这次是真的。”消息发出去后,我盯着对话框,
上方没有出现“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等了十分钟,依然没有回复。把手机扔在沙发上,
我回到书房,继续做题。不知为何,那种高中时期熬夜刷题的感觉慢慢回来了——痛苦,
但充实。凌晨三点,我累得直接趴在书上睡着了。梦里,我坐在考场里,
试卷上的题目我一个都不会,监考老师走过来,撕掉我的准考证,说:“你这种人不配考试。
”我抬头一看,监考老师长着林晓晓的脸。惊醒时天已蒙蒙亮,脖子因为趴着睡而酸痛难忍。
我看着被口水浸湿的教材页面,突然笑了。行吧,林晓晓,既然这是你想要的,
那我就考给你看。不过不是为了挽回婚姻,而是为了证明,我陈默不是你想的那么没用。
洗漱时,镜子里的自己眼下乌青,头发凌乱,但眼神却比很久以来都要亮。今天开始,
我要一边应付该死的工作,一边备考。我倒要看看,三十二岁的我,到底还能不能拼这一把。
出门前,我给林晓晓发了第二条微信:“不管你怎么想,这次我会考上的。”这次,
对话框上方终于出现了“对方正在输入”,但几分钟后,又消失了。她没有回复。我锁上门,
走进电梯。无论她回不回复,这条路我已经选了。
第二章 职场与考场的双重压力公司的空调开得足,我坐在会议室里,
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老板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下一季度的销售目标,
我的思绪却飘到了昨晚的数学题上。“陈默,你有什么想法?”老板突然点名。我猛地回神,
发现全会议室的人都在看我。“关于第三季度的销售策略,
我觉得我们可以更注重线上渠道的拓展。”我硬着头皮说了一些套话,老板点点头,
似乎还算满意。会议结束后,同事小王凑过来:“默哥,你今天状态不太对啊,
黑眼圈这么重,昨晚干啥了?”“备考。”我简短地回答,打开电脑开始处理邮件。“备考?
考啥?”小王好奇地追问。“公务员。”小王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默哥你别逗了,
都这岁数了还考公?咱们这行干得好好的,瞎折腾啥?”我没解释,只是笑了笑。是啊,
在旁人看来,我这个年纪考公确实像个笑话。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
而是我对自己的救赎。午休时间,我把自己关在休息室里刷题。
行测的数量关系比我想象中难得多,每道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林晓晓发来的消息:“我妈让你周末来家里吃饭。
”这是我们冷战两周来她第一次主动联系我。我盯着那条简短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好,
需要我带什么吗?”我回复道。“不用。”她的回复依旧简洁。周末我提前下班,
去商场买了林晓晓妈妈爱吃的糕点和爸爸喜欢的茶叶。站在熟悉的小区门口,
我突然有些紧张。开门的是林晓晓,她穿着家居服,头发随意扎着,看起来瘦了些。“来了。
”她淡淡地打了声招呼,转身就往里走。岳母从厨房探出头:“默默来啦,快坐,
菜马上就好。”岳父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抬头看了我一眼:“听说你在备考?”我点点头,
把茶叶放在茶几上:“刚开始准备,还挺难的。”“难就对了,”岳父放下报纸,
“现在考公竞争多激烈,几千人争一个岗位。你工作这么多年,书本知识早就忘光了吧?
”这话说得直白,我尴尬地笑了笑。林晓晓在厨房帮忙,背影僵硬,显然在听我们的对话。
“爸说得对,所以我得更努力。”我说。晚饭时气氛微妙,岳母不停给我夹菜,
岳父则一直在问我的备考计划。林晓晓始终沉默,偶尔抬头看我一眼,眼神复杂。“要我说,
现在备考太晚了,”岳父抿了口酒,“晓晓说你连教材都是新买的,这都七月份了,
明年四月就考试,满打满算不到九个月。”我放下筷子:“我知道时间紧,但我想试试。
”“试试?”岳父挑眉,“晓晓可是跟我说了你们的约定。这可不是试试那么简单。
”林晓晓终于开口:“爸,别说了。”“为什么不说?既然定了约定,就要认真对待。
”岳父看向我,“默默,我不是不相信你,但你这个年纪,记忆力、精力都不比年轻人,
工作上又忙,拿什么跟应届生竞争?”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知道他说得在理,
但正是这种“在理”让我更加难受。“我会合理安排时间。”我说。饭后,林晓晓送我下楼。
夜风微凉,我们并肩走着,却像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你最近怎么样?”我打破沉默。
“还行。”她双手插在兜里,“你真在备考?”“不然呢?”我苦笑,“每天学习到凌晨,
上班都在刷题。”她停下脚步,看着我:“陈默,我不是在逼你做不可能的事。
我只是...需要看到一个态度。”“态度?”我突然有些火大,“所以我之前所有的努力,
在你看来都是没有态度?我工作不努力吗?没有为这个家付出吗?”“那不一样。”她摇头,
“工作是为了现在,考公是为了未来。我希望我们的未来是稳定的,
而不是整天提心吊胆担心被裁员。”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躁:“我知道了。
我会考上,不是为了你,是为了证明我可以。”她愣了一下,眼神闪烁:“随你怎么想。
”走到小区门口,我转身看她:“你什么时候回家?”“等你进面试再说吧。”她轻声说,
转身离开。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我突然感到一阵无力。
这场考试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成了我们婚姻的试金石。回到空荡荡的家,
我直接走进书房。桌上的教材堆得老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公式和解题思路。这两周,
我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连做梦都在做题。打开最新的模拟题,我定了计时器。
行测要求在120分钟内完成135道题,平均每道题不到一分钟。对现在的我来说,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个小时后,
我看着只完成了100道题且错误率近40%的试卷,沮丧地揉了揉太阳穴。照这个速度,
别说面试,连及格线都够不着。手机亮起,是妈妈发来的消息:“儿子,备考别太累,
注意身体。晓晓那边,好好沟通。”我放下手机,继续啃那些难啃的资料。夜深了,
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只有我书房的灯还亮着。有时我会问自己,这么做值得吗?
为了一场考试,为了一段看似已经千疮百孔的婚姻?但每次想到林晓晓离开时决绝的眼神,
我又会咬牙坚持下去。凌晨两点,我趴在桌上睡着了。半梦半醒间,
感觉有人给我披了件外套,那气息很像林晓晓。我猛地惊醒,发现书房里只有我一个人,
那件外套是我之前随手扔在椅子上的。苦笑着摇摇头,我继续埋首题海。在这个漫长的夜晚,
我仿佛在与整个世界的偏见和质疑作战,而最大的敌人,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怀疑。
第三章 婚姻的试金石“陈默,你这个月的业绩在下滑。”部门总监敲着我的报表,
眉头紧锁。我站在办公桌前,无言以对。连续熬夜备考,白天工作难免分心,
上周甚至差点搞砸一个重要客户的订单。“我知道你最近在备考公务员,”总监放下报表,
语气缓和了些,“但工作不能耽误。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你得对得起这份薪水。”“明白,
我会调整好的。”我说。回到工位,我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销售数据,
感觉太阳穴突突地跳。工作和备考的双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而更让我焦虑的是,
林晓晓的朋友圈更新了——她和几个朋友出去爬山,照片里她笑得很开心,
仿佛完全没有被我们的婚姻危机影响。我点开对话框,想问她玩得开不开心,
打了几个字又删掉。自从上次在她家见面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
偶尔发消息也是关于琐事。“在看什么这么入神?”小王凑过来,瞥见我的手机屏幕,“哟,
嫂子出去玩了啊?你们俩最近是不是吵架了?”“没有,”我锁上屏幕,
“她回娘家住段时间,陪陪父母。”小王显然不信,但也没多问,只是拍拍我的肩:“默哥,
要我说考公这事真不靠谱。咱们销售这行虽然累,但干得好收入也不差。你看老张,
去年提成拿了五十多万,比公务员强多了。”我笑笑没说话。他们都不懂,
这已经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我和林晓晓之间的一道坎,迈不过去,婚姻可能就真的完了。
下班后,我照例去图书馆自习。这里的氛围比家里好,周围都是备考的年轻人,
他们的认真劲儿感染着我。今天复习的是资料分析,我一直觉得这是行测里最简单的部分,
直到真正计时做题才发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不容易。
“这道题选C。”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我转头,
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女生指着我的卷子:“增长率计算错了,
应该用现期值减去基期值后除以基期值,你忘了减。”我重新计算了一遍,果然如此。
“谢谢。”我有些尴尬,被一个年轻姑娘指正错误的感觉并不好受。“你也是备考省考?
”她自然地在我旁边坐下,“我叫李悦,应届生,今年第三次考了。”“陈默,在职备考。
”我简短地回答。李悦很健谈,不到十分钟我就知道她是本地大学统计专业毕业,
前两次省考都进了面试但最终被刷,今年立志一定要上岸。“在职备考很辛苦吧?
”她眨眨眼,“我看你黑眼圈很重。”我苦笑:“确实,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
”“别这么说,我看你做题的思路很清晰,就是速度慢了点。”她拿出自己的笔记,
“我这里有些提速技巧,你可以看看。”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李悦分享了很多备考心得。
不得不承认,这些经过多次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比我自己闷头苦学有效得多。分别时,
我们加了微信。“以后可以一起刷题,互相监督。”她说。回到家已经十一点,
我意外地发现客厅的灯亮着。林晓晓坐在沙发上,脚边放着一个行李箱。“你怎么回来了?
”我惊讶地问。“拿点换季衣服。”她起身走向卧室,语气平淡。我跟进去,
看着她从衣柜里拿出几件秋装。“你最近怎么样?”我问。“还好。
”她头也不抬地收拾衣服。“我认识了一个考友,她教了我很多技巧。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个,可能是想让她知道我在认真备考。
林晓晓的动作顿了一下:“女的?”“嗯,应届生,很有经验。”她拉上行李箱拉链,
转身看着我:“陈默,我希望你明白,我让你考公不是为了让你证明什么,
而是希望我们能有稳定的未来。”“我知道。”“不,你不知道。”她的声音突然激动起来,
“你永远觉得我在逼你,在为难你。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害怕!
害怕哪天你被裁员了,我们怎么办?害怕要孩子后,连奶粉钱都省着花!
”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说这些,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我不是不相信你的能力,
我是不相信这个时代。”她平静下来,声音里带着疲惫,“公务员至少是铁饭碗,
无论经济好坏,至少饿不死。”我看着她泛红的眼眶,突然理解了她的焦虑。
林晓晓在银行工作,亲眼见证了太多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案例。她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我会考上的。”我说,这次是真心实意。她点点头,拉着行李箱走向门口:“我回去了。
”“不住一晚吗?”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个时候说这种话,显得虚伪又可笑。果然,
她讽刺地笑了笑:“等你考上再说吧。”门再次关上,但这次的感觉和上次不同。
我不再觉得她在无理取闹,而是真正理解了她内心的恐惧。打开教材,
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专注。不是为了赌气,不是为了证明自己,
而是真心想要给我们的未来一个保障。凌晨一点,我收到李悦发来的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翻阅着那些精心整理的笔记,我突然觉得,也许这场考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至少,
我找到了努力的意义。第四章 备考路上的情感纠葛“陈默,你最近状态不错啊。
”小王凑过来看我桌上的模拟卷,“这正确率都快赶上应届生了。”我笑了笑没说话。
距离省考还有六个月,我的行测正确率终于稳定在75%左右,虽然速度还是不够快,
但至少不再是当初那个连基础题都做不出来的菜鸟。李悦的备考方法很有效,
她教会我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哪些题型可以放弃,哪些必须拿下。
我们每周在图书馆见三次面,互相监督刷题,效率比一个人埋头苦干高得多。“默哥,
晚上部门聚餐,你去不去?”小王问。“不了,要去图书馆。”我整理着桌上的文件,
“下周要模考,得抓紧时间。”小王摇摇头:“你真是走火入魔了。不过说真的,
嫂子看到你这么用功,该消气了吧?”我动作顿了一下。林晓晓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
我们的联系仅限于偶尔的微信。她不再提考试的事,也不再问我的进度,
仿佛那个约定已经不存在。下班后,我照常去图书馆。李悦已经占好位置,
面前堆着厚厚的申论材料。“今天练申论。”她递给我一摞范文,
“我找了省考历年高分作文,我们可以模仿写作风格。”我接过材料,有些头疼。
行测靠刷题还能提高,申论却需要真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申论太差了,
”我坦白,“上次模拟只得了45分。”“那是因为你没掌握方法。”李悦翻开一本笔记,
“申论不是写作文,是写公文。要有框架,要讲政治,要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