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木材库的硝烟与未凉的热血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拉贝派来的五个志愿者里,有三个是年轻学生,最大的不过二十岁,叫陈阳,穿着洗得发白的学生装,腰间别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小刀;另外两个是码头工人,黝黑壮实,一个叫老周,一个叫李铁,手里各拎着一根扁担,说是“路上能挑木材,遇到麻烦也能当武器”。

出发时,天己经擦黑,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更低,偶尔有炮弹划过天际,拖着橘红色的尾焰,落在远处的城墙方向,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林默从系统空间里摸出之前解锁的“区域地图标注”功能,指尖在虚拟界面上一点,城西木材库的位置立刻亮起一个绿色光点,旁边还标注着“距离1.8公里,预计通行时间25分钟,沿途有3处潜在危险点(未清理障碍物、可能存在流窜人员、墙体坍塌风险)”。

“大家跟紧我,走小巷,尽量避开主干道。”

林默把虚拟地图上的危险点记在心里,转头对几人说,“遇到枪响别慌,先找掩护,我们的目标是运木材,不是硬碰硬。”

陈阳攥紧了腰间的小刀,声音有点发紧:“林先生,我之前听说城西那边……有日本兵的侦察队,会不会遇到危险?”

老周拍了拍他的肩膀,瓮声瓮气地说:“怕啥?

咱们人多,还有林先生在。

再说了,安全区里那么多老人孩子等着栅栏挡炮弹,就算真遇到鬼子,也得把木材运回去!”

李铁也跟着点头,黝黑的脸上满是坚定:“俺家婆娘孩子都在安全区,这木材是救命的,拼了命也得弄到手。”

林默心里一热。

这些人不是军人,没有精良的武器,甚至连基本的防护都没有,可他们眼里的光,却比任何武器都更有力量——那是为了守护亲人、守护同胞的信念,是1937年南京城里,未被炮火浇灭的热血。

几人沿着小巷往里走,脚下的石板路坑坑洼洼,满是碎玻璃和断木。

路过一处倒塌的民居时,林默突然停住脚步,指了指废墟里露出的一角蓝布:“你们听,是不是有声音?”

几人立刻屏住呼吸,果然听见废墟下传来微弱的“救命”声,还夹杂着孩子的哭声。

老周和李铁对视一眼,二话不说就冲了过去,用手扒开压在上面的断砖碎瓦。

陈阳也跟着上前,手指被划破了,渗出血珠,却浑然不觉。

林默则打开系统界面,快速扫描废墟结构:检测到废墟下方有两名幸存者(成年女性+5岁儿童),被困位置无二次坍塌风险,可通过左侧缺口救援。

他立刻指挥道:“老周、李铁,先搬左边那根横梁,别碰右边的立柱,容易塌!

陈阳,你去找根结实的木棍,等下能撑住废墟,给里面的人留空间。”

几人按照林默的指挥分工协作,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混着灰尘,在脸上画出一道道黑痕。

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把废墟的缺口扩大到能容人通过的程度——里面蜷缩着一个年轻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小女孩,妇人的腿被一根断木压住,脸色惨白,却死死捂着孩子的嘴,怕哭声引来危险。

“别怕,我们是安全区的志愿者,来救你们了!”

林默爬进缺口,掏出急救包,先给妇人检查伤口,“腿只是被压麻了,没断,等下我们把你拉出去,处理下就没事。”

妇人看着林默,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谢谢……谢谢你们……我男人是守城的士兵,昨天还托人带信说会回来,可今天……今天就听见那边枪响,我怕……” 小女孩从妇人怀里探出头,怯生生地看着林默,小声问:“叔叔,爸爸会回来吗?

我们还能回家吗?”

林默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他知道,1937年的南京城里,有无数这样的家庭,丈夫上了战场,妻子带着孩子逃难,他们抱着“会回家”的希望,却可能永远等不到那一天。

可他不能说破,只能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声音放柔:“会的,爸爸一定会回来。

我们先去安全区,那里有吃的,还有医生,等爸爸打完仗,就能找到你们了。”

触发额外救援:拯救被困母女,当前安全区获救人数+2。

解锁“简易担架制作”图纸(可利用现有材料制作临时担架,提升伤员/难民转运效率)。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老周和李铁己经用断木和陈阳找来的破布,扎了一个简易担架。

几人小心翼翼地把妇人抬上去,陈阳主动接过担架的一端,脚步放得很轻,生怕颠到妇人的腿。

“林先生,这母女俩怎么办?

我们还要去运木材,带着她们会不会太慢?”

李铁有些担心,毕竟天色越来越暗,再耽搁下去,说不定真会遇到危险。

林默看了一眼担架上的妇人,又望向木材库的方向,心里有了主意:“前面不远有个废弃的杂货铺,我之前在地图上看到过,还算隐蔽。

我们先把她们安置在那里,留些饼干和水,等运完木材回来,再把她们带回安全区——这样既不耽误任务,也能保证她们的安全。”

几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可行,便抬着担架往杂货铺走。

杂货铺的门早就被撞坏了,里面落满了灰尘,货架倒在地上,上面的罐头和布匹撒了一地。

林默在角落里找了个相对干净的地方,让妇人坐下,又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两块压缩饼干和半壶水,递给她:“您先吃点东西,等我们回来。

这里很隐蔽,别出声,就算听到外面有动静,也别出来。”

妇人接过饼干,紧紧攥在手里,连连道谢:“恩人,你们真是恩人……我男人要是还活着,肯定会跟你们一起守着南京城。”

离开杂货铺时,小女孩趴在门框上,对着林默的背影喊:“叔叔,你们一定要回来呀!”

林默回头挥了挥手,心里沉甸甸的。

他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改写这些普通人的命运——而这,正是他穿越到1937年的意义,是比“完成系统任务”更重要的责任。

再往前走,小巷越来越窄,空气中的硝烟味也越来越浓。

快到木材库时,林默突然示意大家停下,指了指前方路口——那里有两个穿着土黄色军装的日本兵,正靠在墙上抽烟,手里的三八大盖斜挎在肩上,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西周。

“是鬼子的侦察兵!”

陈阳的声音瞬间压低,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小刀。

老周和李铁也绷紧了身体,握紧了手里的扁担,随时准备冲上去。

林默赶紧拉住他们,摇摇头,压低声音:“别冲动,他们有枪,我们硬拼肯定吃亏。

你们看,他们身后的墙根下有个排水口,能通到木材库的后院,我们从那里绕过去,尽量别惊动他们。”

几人顺着林默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半人高的排水口,被杂草挡住了大半,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林默先爬过去探查,确认里面没有危险,才让几人依次钻进去。

排水口里又黑又湿,满是淤泥,爬了没一会儿,几人的衣服就沾满了脏水,可没人抱怨一句——他们知道,再往前一点,就是能救安全区同胞的木材。

钻出排水口,就是木材库的后院。

这里果然如系统标注的那样,堆着密密麻麻的木材,大多是碗口粗的松树,足够搭建临时掩体和加固栅栏。

老周和李铁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扁担,开始挑选结实的木材:“这木材够好!

一根就能顶得上之前用的两根,搭出来的栅栏,肯定能挡得住炮弹碎片!”

陈阳也跟着帮忙,一边搬木材一边说:“林先生,你怎么知道这里有木材库?

还知道有排水口能绕过来?”

林默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我之前在安全区的旧地图上看到过,记在了心里。

现在看来,多记点东西,关键时候真能派上用场。”

他没提系统,不是想隐瞒,而是知道,这些人不需要“系统”来支撑信心——他们需要的,是能实实在在看到的希望,是能摸到的木材、能守住的安全区。

就在几人把木材捆成担,准备往外运时,突然听到前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日本兵的呼喊声。

林默心里一紧,赶紧让几人躲到木材堆后面,自己则悄悄探出头——原来是刚才那两个侦察兵,不知怎么发现了后院的动静,正端着枪往里走,嘴里还叽里呱啦地喊着什么,大概是在叫人。

“糟了,被发现了!”

李铁握紧了扁担,额头渗出冷汗,“林先生,要不俺跟他们拼了,你们先把木材运走!”

“不行!”

林默拉住他,快速扫了一眼周围,目光落在角落里的一桶煤油上——那是木材库用来防潮的,桶盖没盖严,能闻到刺鼻的煤油味。

他心里立刻有了主意,对几人说:“老周、李铁,你们把木材往排水口那边挪,准备随时撤退;陈阳,你跟我来,咱们给鬼子留点‘礼物’。”

陈阳虽然害怕,但还是跟着林默跑了过去。

林默拿起地上的一根断木,蘸了蘸煤油,又从口袋里摸出火柴——那是穿越时带的,还剩下半盒。

他点燃断木,猛地扔向院子中间的木材堆,大喊一声:“快撤!”

火借风势,瞬间烧了起来,橘红色的火焰舔舐着木材,浓烟滚滚,呛得日本兵连连咳嗽,一时间顾不上追他们。

林默和陈阳趁机跑到排水口,和老周、李铁汇合,西人扛起木材,快速钻进排水口。

等他们钻出排水口,绕回小巷时,还能听到木材库方向传来的爆炸声——大概是煤油桶被引燃了,彻底困住了那些日本兵。

陈阳回头望了一眼,脸上满是兴奋:“林先生,您太厉害了!

那火一烧,鬼子肯定追不上咱们了!”

老周也哈哈大笑:“痛快!

这火要是能烧到鬼子的营地,才解气呢!”

林默却没笑。

他知道,这一把火,不过是暂时挡住了两个侦察兵,而南京城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日军,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座城。

这点“胜利”,太渺小了,渺小到不足以改变眼前的困境——但他也知道,这渺小的胜利背后,是他们几个人用勇气拼来的,是为安全区的同胞多争取的一点时间,一点希望。

往安全区走的路上,几人轮流扛着木材,脚步却比来时更轻快。

路过杂货铺时,他们把被困的母女也接了出来,妇人抱着孩子,跟在他们身后,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菩萨保佑”。

快到安全区时,远远就看到拉贝站在门口张望,手里还拿着一盏马灯,昏黄的灯光在夜色里格外显眼。

看到林默几人扛着木材回来,还有身后跟着的母女,拉贝快步迎上来,脸上满是惊喜:“林先生,你们回来了!

还把人也救了!”

“拉贝先生,木材运回来了,够搭建临时掩体和加固栅栏了。”

林默放下肩上的木材,擦了擦脸上的汗,“不过城西那边有日本兵的侦察兵,以后再去运物资,得更小心些。”

拉贝点点头,又看向那对母女,立刻让人把她们带去安置,还特意嘱咐要给她们准备热粥。

做完这些,他才转头对林默说:“林先生,你离开后,安全区又接收了一批从城墙附近逃过来的难民,其中有几个是守城的士兵,他们说前线的情况很不好,日军可能再过两天就要攻城了。”

林默的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日军攻城的时间,比这些士兵说的还要早——按照历史,再过三天,南京城就会被攻破。

他必须在这三天里,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加固防御,还要找到更多的物资,甚至……要想办法联系上城内还在抵抗的中国军队,哪怕只有一支,也能多守一会儿,多救一些人。

主线任务进度更新:加固安全区防御(0/10处临时掩体,0/50根木材),当前木材储备52根(超额完成木材收集),解锁“与守城部队建立通讯”支线任务前置条件。

触发历史记忆闪回:1937年12月10日,日军对南京城发起总攻,中华门、光华门先后失守,守城部队伤亡惨重……记忆闪回完毕,宿主可基于此调整防御策略。

系统的提示音和闪回的历史画面,像一块巨石压在林默的心上。

他抬头望向安全区里的灯火,那些微弱的光芒下,是熟睡的孩子、疲惫的老人、忙碌的志愿者……这是他要守护的人,是这座城市未凉的热血。

“拉贝先生,”林默的声音很坚定,“明天一早,我们就开始搭建掩体、加固栅栏。

另外,我想找那些守城的士兵谈谈,或许……我们能和他们联手,守住这座城。”

拉贝看着林默眼里的光,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陪你去见他们。

南京城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所有人的——我们一起守。”

夜色更深了,远处的炮火声似乎也小了些,但林默知道,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他攥紧了拳头,心里默念着:1937年的南京,我不会让你重蹈历史的覆辙;那些逝去的同胞,这一次,我会拼尽全力,把你们从地狱里拉回来。

而此刻,安全区的角落里,一个刚被救回来的老工匠,正借着马灯的光,打磨着手里的木工刨——他听说要搭建掩体,主动提出要帮忙,嘴里还念叨着:“俺年轻时给城墙修过砖,这点手艺,现在也能派上用场,就算是死,也得死在守家的路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