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卫生院的白大褂
九月的长川镇依旧闷热,废品站的院子里堆着各类旧物,太阳一晒,塑料和废铁的味道混在一起,呛得人首咳嗽。
林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其他工人把废品从货车上卸下来,再蹲在地上一点点分类,中午只能啃两个馒头配咸菜,晚上倒头就睡,连翻课本的力气都没有。
这天傍晚,他刚把最后一捆旧报纸捆好,就看见母亲周秀兰急急忙忙跑过来,脸色发白:“川子,快,你爸在码头晕过去了!”
林川心里一紧,顾不上洗手,跟着母亲往码头跑。
长川镇的码头在镇东边的河岸边,平日里停着几艘运货的小船,林建国这几天一首在码头扛沙袋,一袋沙袋五十斤,一天要扛上百袋。
等林川赶到时,林建国正躺在树荫下,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几个工友围着他,手里拿着水壶。
“建国哥这是中暑了,还加上劳累过度。”
一个工友说,“让他歇几天,他偏不听,说要多挣点钱给你攒学费。”
林川鼻子一酸,蹲下来轻轻喊:“爸,爸。”
林建国慢慢睁开眼,看见林川,想撑着坐起来,却没力气:“川子,你怎么来了?
活干完了?”
“爸,先别说这个,我送你去卫生院。”
林川说着,就要把林建国扶起来。
周秀兰赶紧拦着:“你爸这么重,你扛不动,我去叫三轮车。”
等他们把林建国送到镇卫生院时,天己经黑了。
卫生院是栋两层的旧楼,灯光昏黄,走廊里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
林川扶着林建国坐在长椅上,周秀兰去挂号,不一会儿,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走了过来,手里拿着病历本。
“是中暑吗?”
姑娘的声音很轻,像初秋的风,带着点温柔。
她蹲下来,伸手摸了摸林建国的额头,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动作很熟练。
林川这才看清姑娘的模样:个子不算高,扎着马尾,额前留着碎碎的刘海,眼睛很亮,像盛着星光。
白大褂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纤细的手腕,手腕上戴着一块旧手表,表盘边缘有些磨损。
“体温有点高,先去输液吧。”
姑娘说完,转身去开处方,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很轻,“家属跟我来,我交代一下注意事项。”
林川跟着她走进药房旁边的小房间,姑娘从抽屉里拿出一瓶生理盐水和几根棉签,一边准备一边说:“中暑加上劳累,得输两天液,这两天别再干重活了,饮食清淡点,多喝温水。”
“谢谢医生。”
林川连忙点头,看着姑娘熟练地配药,忽然想起什么,“医生,请问这输液要多少钱?”
姑娘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点理解:“输液加药,一天十五块,要是家里困难,能缓几天再结账。”
林川心里一暖。
他知道家里的情况,这几天父亲没挣到多少钱,自己刚发的工资也给了母亲,要是医生催着结账,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谢谢,谢谢,我们明天一定把钱带来。”
“不用急。”
姑娘笑了笑,眼角弯成了月牙,“我叫苏晚,是这里的护士,有什么事随时找我。”
那天晚上,林建国输着液,周秀兰在旁边守着,林川就坐在走廊的长椅上。
他看着苏晚来回穿梭在病房和药房之间,有时给病人换药,有时耐心地回答家属的问题,白大褂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有个小孩怕打针哭个不停,苏晚蹲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轻声哄着:“乖,打完针就不疼了,这颗糖给你。”
小孩果然不哭了,乖乖地伸出胳膊。
林川忽然想起以前在学校,班里的女生都怕打针,每次体检抽血,总有女生哭。
可苏晚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几岁,却能这么从容地照顾病人,还这么有耐心。
快到十点时,苏晚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杯温水:“你爸的液快输完了,喝点水吧,看你坐了这么久。”
林川接过水杯,指尖碰到了苏晚的手,很凉。
“谢谢苏护士,你也忙了一天了,不累吗?”
“习惯了。”
苏晚靠在墙上,轻轻揉了揉肩膀,“我们这里人手少,忙起来就顾不上累了。”
她顿了顿,又问:“你叫林川是吧?
听你妈说,你在废品站干活?”
林川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嗯,家里有点困难,先挣点钱。”
“我知道,纺织厂破产了,镇上好多人都没了工作。”
苏晚的声音低了些,“我爸是中学的老师,工资也不高,我妈去年得了重病,我本来考上了卫校的大专,也没去成,回来当护士了。”
林川愣住了。
他没想到,看起来温柔乐观的苏晚,也有这么多难处。
“那你……不觉得可惜吗?”
苏晚摇了摇头,眼神很坚定:“没什么可惜的,能照顾我妈,还能帮到别人,就挺好的。”
她抬头看了看窗外,“其实日子再难,也总有能做的事,对吧?”
林川看着苏晚的眼睛,忽然觉得心里亮了些。
这几天他总觉得累,觉得日子没盼头,可苏晚比他还小,却能这么乐观地面对生活。
他用力点了点头:“对,总有能做的事。”
那天晚上,林建国输完液,林川扶着父亲回家,苏晚特意把他们送到门口,还塞给林川一包退烧药:“要是你爸晚上再发烧,就给他吃一片。”
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林川手里攥着那包退烧药,心里暖暖的。
他想起苏晚穿着白大褂的样子,想起她温柔的声音,忽然觉得,这难熬的日子里,好像也不是只有苦——就像废品堆里偶尔能捡到没坏的旧书,生活里也藏着这样小小的温暖。
第二天一早,林川先去废品站跟李叔请假,然后拿着钱去了卫生院。
苏晚正在给病人量血压,看见他来,笑着点了点头。
等她忙完,林川把钱递过去:“苏护士,昨天的医药费。”
“不急,你先拿着,要是你爸还需要用药,就先用这个钱。”
苏晚没接,反而把钱推了回去,“我看你爸的情况,还得再休息几天,你也别太累了,身体要紧。”
林川心里一热,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看着苏晚,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她揉肩膀的样子,小声说:“苏护士,你也别太累了,要是有什么能帮忙的,你跟我说。”
苏晚笑了:“好啊,要是忙不过来,就请你帮忙搬东西。”
那天之后,林川只要有空,就会去卫生院帮忙。
有时帮苏晚搬药品,有时帮病人家属抬病床,苏晚也会偶尔给林川带点吃的,有时是一个馒头,有时是一颗苹果。
他们渐渐熟悉起来,会聊起镇上的事,聊起各自的家人,聊起对未来的想法。
林川发现,苏晚不仅温柔,还很聪明。
她会在空闲的时候看医学书,还会教林川认一些简单的药材。
有一次,林川跟她说起自己以前想考师范,苏晚说:“你要是还想读书,我可以把我以前的课本借给你,晚上你要是有空,也可以来卫生院的办公室看书,那里有灯。”
林川心动了。
他其实没放弃读书的想法,只是这阵子太累,又觉得没机会。
现在苏晚这么说,他忽然觉得,也许自己还能继续学习,也许未来还有别的可能。
那天晚上,林川第一次在卫生院的办公室看书。
苏晚在旁边整理病历,灯光落在书页上,也落在苏晚的侧脸上,很安静,也很温暖。
林川看着课本上的字,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不管以后怎么样,他都要好好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暖,为了能有一天,也能像苏晚一样,帮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