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尘封的殿堂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穿过倾斜的金属入口,如同穿过巨兽的咽喉。

沉重的脚步声在绝对死寂的空间内回荡,被扭曲放大,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三盏高能头灯的光柱刺破浓稠的黑暗,在布满厚厚冰霜的墙壁和地面上投下摇曳晃动的巨大阴影。

空气冰冷刺骨,带着一种陈腐的、难以形容的金属和尘埃混合的气味。

李维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细小的冰晶落下。

“我的天…”艾米丽的声音带着敬畏的颤抖,头灯光束定格在正前方。

那是一座无法形容的“殿堂”。

巨大的空间向上延伸,隐没在灯光无法企及的黑暗中。

支撑穹顶的并非石柱,而是泛着幽冷金属光泽、结构极其复杂的几何体,它们扭曲地支撑着,表面同样覆盖着厚厚的冰晶。

墙壁上并非壁画,而是无数细密的、闪烁着微弱荧光的线路和节点,构成无法理解的立体图案。

地面是某种深色的、非金属非石材的物质,踩上去感觉不到冰冷,反而有种奇异的韧性。

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冰冷的科技感,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衰败和死亡气息。

“不是岩石…不是冰…这材质…从未见过…”马克蹲下身,用地质锤的尖端小心翼翼地刮去地面一块区域的冰霜,露出下面深黑色、仿佛能吸收光线的物质。

他取出便携式光谱仪,屏幕上的读数疯狂跳跃,无法归类。

“能量读数…这里的背景辐射值高得离谱,但很稳定…像是某种…沉睡的引擎?”

李维没有停下,她的光束扫过殿堂深处。

光线捕捉到一个低矮的平台。

平台中央,一个身影静静地盘坐着。

三人小心翼翼地靠近。

冰霜覆盖了一切,但仍能看清轮廓。

那不是人类的遗骸。

遗骸保持着盘膝而坐的姿态,高度接近两米。

它的“骨骼”结构异常,呈现出一种银灰色的、类似金属和晶体的混合质感,关节处有复杂的球状结构。

没有明显的血肉组织,或者说,覆盖在骨骼上的物质更像是某种干涸凝固的、深褐色的胶质物,在冰霜下如同琥珀。

它的头颅狭长,眼眶深陷,里面空无一物,下颌骨结构奇特。

一双手(或者说类似手的结构)搭在膝上,手指细长,指骨末端尖锐。

“碳基?

硅基?

还是…某种未知生命形态?”

艾米丽的声音压得极低,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她手中的生物扫描仪对准遗骸,屏幕上的三维建模不断刷新,生命信号为零,但构成物质的分析一片混乱。

李维的目光越过遗骸,落在它身后。

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凸起平台,冰霜覆盖下,隐约可见几件物品的轮廓。

她的心跳骤然加速。

她小心翼翼地用冰镐柄扫去平台上的积雪。

三件物品显露出来:玉简?

并非玉石,而是三块约巴掌大小、半透明的多棱柱晶体,内部仿佛有无数细微的、星辰般的光点在缓慢流转。

它们以一种奇特的阵列组合在一起,悬浮在一个同样材质的底座上,底座布满更密集的发光节点。

法器?

一柄长约半米的“短杖”,通体漆黑,非金非木,表面光滑无比,只在顶端镶嵌着一颗鸽子蛋大小、内部氤氲着灰白色雾气的浑浊晶体。

残骸?

一堆焦黑的、看不出原貌的碎片,似乎是某种容器或装置爆炸后的残留。

“记录!

全方位记录!”

李维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空气成分!

微生物!

能量波动!

所有细节!”

她仿佛看到了人类认知边界被撕开的裂口,就在这冰封万年的殿堂之中。

“蓬莱”科考站主实验室,此刻己被改造成一个临时的、最高规格的隔离分析区。

巨大的观察窗外,是忙碌的备用实验室和一张张紧张、好奇又带着质疑的面孔。

观察窗内,是绝对的洁净与精密仪器运行的嗡鸣。

从遗迹带回的“遗骸”被置于一个特制的惰性气体低温保存柜中,散发着幽冷的死寂。

那柄“短杖”和一堆焦黑残骸则被分置在能量屏蔽罩内。

唯有那三块悬浮在底座上的奇异晶体阵列——“玉简”,被小心翼翼地转移到了实验室核心区域:一个经过特殊改造的、可调节气压和气体成分的高压环境模拟舱内。

李维穿着全套防护服,隔着厚厚的观察窗,目光灼灼地盯着舱内。

她脸上是连续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但眼中的光芒却如同极地永不熄灭的探照灯。

“气压稳定在120个标准大气压,模拟洞府核心区推测压力值。”

“气体成分: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浓度设定为5%,并在持续微量注入。”

技术员报告着参数。

“温度:零下30摄氏度,维持恒定。”

“能量场探测器校准完毕,全频段监测开启。”

“玉简底座能量节点无异常波动,晶体内部光点流动速度…低于遗迹内观测值。”

马克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

“不够…”李维喃喃自语,“遗迹内的能量读数峰值远超我们模拟的环境参数。

是压力?

温度?

还是…缺少了某种关键的‘引信’?”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在遗迹中感受到的那股微弱却持续的能量脉动,以及遗骸周围特殊的能量残留光谱。

“启动A-3号诱导方案,”李维果断下令,“使用遗迹中记录到的能量脉动特征频谱,强度…从最低档开始,逐步提升。”

技术员操作控制台。

模拟舱内,几组环绕玉简的发射器亮起微光,开始释放出特定频率、极其微弱的能量脉冲,如同无声的叩问,轻轻敲打着那块奇异的晶体阵列。

一秒…两秒…十秒…晶体阵列内部的光点流动似乎加快了一丝,但微乎其微。

“提升至B级强度。”

李维目不转睛。

能量脉冲强度增加。

晶体阵列内部的星光流动明显加速,开始呈现出一种旋涡状的轨迹。

底座上的几个节点,也随之亮起了微弱的光芒。

“有反应了!”

艾米丽低呼。

“还不够!

继续提升!

目标强度…遗迹峰值!”

李维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博士!

风险不可控!

设备可能超载,玉简结构…”马克的警告被李维抬手打断。

“执行!”

操作员犹豫了一下,推动了控制杆。

嗡——!

模拟舱内陡然响起一阵低沉的、令人牙酸的共鸣!

发射器亮得刺眼!

强大的能量脉冲如同实质的潮汐,瞬间淹没了悬浮的晶体阵列!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三块晶体骤然爆发出刺目的蓝白色光芒!

它们不再悬浮,而是如同被激活的引擎核心,疯狂地自旋起来!

底座上所有的节点瞬间点亮,构成一个繁复而耀眼的光网!

一道强烈的、肉眼可见的能量波动以玉简为中心猛地扩散开,狠狠撞在模拟舱的强化内壁上,发出沉闷的巨响!

与此同时,监测屏幕上,代表舱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曲线,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攥住,开始了断崖式的、极其诡异和快速的下跌!

5%…4.5%…4%…下降速度远超任何己知的物理或化学吸收过程!

“CO₂浓度异常下降!

指数级!!”

“检测到高能粒子流!

方向…指向玉简!”

“舱内出现未知能量场!

强度…还在飙升!!”

“氧气浓度被动上升!

压力波动!!”

警报声瞬间响彻整个实验室!

观察窗外一片哗然!

李维的心脏几乎跳出胸腔!

她死死盯着屏幕,看着那代表CO₂浓度的红线疯狂下坠,看着能量读数爆表,看着玉简在强光中旋转成一个令人眩晕的光团。

仪器捕捉到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屏,其中一条关键的关联性数据链被智能系统瞬间标红、放大:目标区域(玉简周围)CO₂分子数量急剧减少。

伴随出现定向、高密度能量释放(符合‘灵气’波动特征)。

能量释放模式与古文献中描述的‘引气入体’‘灵气凝聚’过程高度吻合。

“捕捉到了…”李维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仿佛在见证神迹,“物质转化…能量释放…这就是…‘灵气’的物理显形!

它…真的存在!

而且…它就是CO2!”

她的目光穿透刺目的强光,仿佛看到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充满未知与恐惧的新纪元的开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