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安分的一家子
哎,说起咱这卧龙镇啊,辖三十个行政村,小港村、桃花村、向阳村,前进村最出名!
地处西川川东,紧临大巴山,是不是真的藏龙卧虎,只有老祖宗知晓!
不过,也算块宝地!
它默默地,横卧在大山深处,乌江穿流而过,318国道擦边而行。
小港村与桃花村一山之隔,背靠着背,沿河而建。
你瞅瞅这山,大得没边儿,抬头看天,不比簸箕大!
高得更出奇,从山脚爬到山顶,动不动就得半天,成年人都会累个半死!
这就是常说的,住山上的人买包盐,下山需半天!
人口稀少,每个村,稀稀拉拉的,就几十户人家。
傍晚时分,七零八落的一点灯光,远看就像萤火虫。
这山里的雾,大得跟仙境似的!
特别是冬季,大清早时,大雾笼罩,山路湿滑,走路啊小心跌倒!
这气候啊,雨水特别多,特别潮湿。
所以村民特别爱吃辣椒,多半原因是御寒。
日照很短,温差太大,你见过白天穿单衣,晚上要烤火,睡觉须盖棉被吗?
这就正是!
种庄稼可不容易。
土多田少,山大植被茂盛,野猪成群,野兔一窝又一窝。
哪里不待,就待在土旁边,专门拱红苕,咬苞谷坨,祸害青苗。
凡野猪光顾的地方,庄稼地惨不忍睹。
苞谷,红苕,大豆和麦子每年在减产,有些几乎绝收!
还有,这讨厌的麻雀,随时光顾,天上飞的这些,也来凑热闹,啄种子和果实,青苗也一样遭秧!
村民们扎些稻草人啊,围些栅栏什么的,把戏,办法搞尽了,时间一长,照样不起作用,好像被这些家伙识破了一样。
唉,拿它们真没办法!
多种因素,老百姓收成少,粮食产量特别低!
经常吃不饱,饿肚子。
教育,思想观念和经济都落后。
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改革开放后,年轻人纷纷南下打工淘金,另谋出路,村里面貌有所改变!
但村里老弱病残,还有留守妇女和儿童问题又呈上升态势。
咱来说说小港村,冉家这西姐弟,那可是各有千秋。
翠娥71年生,在家行三,上有两个姐姐,下面最小是弟弟,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父亲叫冉世植,泥腿子一个,绰号软柿子!
就是人们常说的软蛋,老实人,总被人欺负那种,软杮子好捏嘛!
人挺老实,少言寡语的,不过传统封建,这冉老头太古板和倔犟!
爱好,没得!
喝酒不行、打牌不会。
非讲一个,那就是烟几乎不离口,除非睡着了!
你看他,随时嘴里含一个旱烟竿,坐在一边,吧叽吧叽的抽叶子烟。
可能自己都嫌烟味臭,又要边抽边吐,不方便,所以每次都坐得远远的。
搞集体时,公社抽调到外面修水渠,接触些人,见了一点世面,所以人不邋遢,有点思想!
村民没少欺负他,只因家里没个后生,在农村,很传统和封建,没儿子,抬不起头!
可老天有眼,这软柿子不放弃,在翠娥差不多12岁时,最小的弟弟还是出生了,在当时,真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软柿子,认得几个字,思想既开化又保守,开化的是想翠娥多读些书,跳出农门!
两个姐姐因当时家里穷,没钱送,误了前程。
轮到翠娥时,田土下放,生活好转,软柿子拼了命的送。
幺儿子没生时,翠娥是父母眼中的幺女。
因为指望靠她养老,招上门女婿,在读书培养方面,对她也特别用心。
翠娥妈妈不识字,也没个名,同辈人都叫她张幺妹,是文盲,但人娴慧,善良温顺,模样倒精神!
属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西德,说话小声谨慎,封建传统小女人那一类。
这翠娥,高中文化,在当时,文化不算浅!
个中等,1米6出头。
鹅蛋脸,嘴贼小!
眼珠有些黑,白眼睛很少。
眉下天生一颗美人痣,爱笑的酒窝特别讨喜!
讲话是夹舌音,很温柔!
说话一急就脸红!抬头看人,眼皮翻得比头还快。
标志性动作,眼神杀!气质这一块,被她拿捏得死死的!要说特点,女人有的一点没少!
若非说不可的话,哪里不胖,***胖!
***不仅大,而且翘!见过翘的,你没见过这么大的!你见过大的,但没见过这么翘的!不知道哪那么翘,如果穿上高跟鞋,紧身裤,那是翘上加翘!
性不性感不好说,但让人总是浮想联翩!
回头率,百分之百!
大姐叫冉翠萍,她呀,方方正正的,不缺胳膊也不少腿,壮壮实实,一看就是个实在人。
不爱说话,跟她妈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踏踏实实的,啥活儿都能干,粗的细的都不在话下。
要说她有啥特点,嘿,那就是一笑起来,两颗小虎牙就露出来了,别提多亲切了。
可惜啊,她没读多少书,就高小文化,十九岁那年,就听了爹妈的安排,嫁给了老实巴交的刘一寿。
这刘一寿啊,名字取得好,可能是小时候身体弱,家里人希望他长命百岁,才给取了这么个名儿。
可后来呢,村里人都爱调侃他,管他叫“留一手”。
他也乐意,觉得这名字挺有意思,一来二去的,“留一手”就成了他的混名了。
冉翠萍嫁过去后,婆家姊妹也多,刘一寿又是家里的长子,早早地就分了家另过。
两口子虽然勤快,但基础差,底子薄,又没个技术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不过啊,这俩人也是有福气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外面的世界那是日新月异,村里出去的亲戚朋友们都挣了大钱,回来过年时把外面说得天花乱坠。
冉翠萍和留一手一合计,干脆把两个孩子留给外婆照看,夫妻俩,双双南下淘金去了。
据说啊,后来还真发了,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再说二姐冉翠竹,她可比大姐有福气多了,好歹混了个初中文凭。
这姑娘长得好,胆子也大,思想前卫。
愣是通过招工,进了她们振兴县印刷厂当业务员。
可别小看了这业务员,那可是个吃香喝辣的活儿。
不过呢,她的婚姻就不太幸福了,这事儿咱就先不多说了,后面说!
谁都知道,谁家的锅底没有灰,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哟。
弟弟冉老西,这小子,命好,出生时,己改革开放了,他啊,是踩点,多少挨了点罚款,父母为了儿子,也值!
这家伙没受什么苦,还在读书呢,具体叫啥名儿,咱也不清楚,好像叫什么冉有财。
有点俗,农村人穷怕了,念叨的都是想发财!
唉,这软柿子的几个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