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子的音乐观——“大音希声”
老子以合乎“道”本性的“希声”之音为最美的音乐(即大音),即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声之乐。
“大音希声”的审美观反对人对音乐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神秘化。
此命题否定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审美价值,但就其强调音乐审美中精神上的体验而言,对后世音乐审美观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启示和影响。
庄子“无言而心悦”的思想是对老子“大音希声”美学命题的进一步发挥。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是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
始于秦代,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区建筑遗址中出土的错金银钮钟上的铭文就有“乐府”二字,可知秦代己有乐府。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
“皮”是指湖北襄阳将陕西梆子与楚腔相结合的襄阳腔,称西皮腔;“黄”是指江西宜黄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的声腔,又称二黄腔,这两种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称皮黄腔。
一般来说,西皮较明字流畅,常用于表现喜悦、激动、高亢;二黄较深沉柔和,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感叹、悲愤的情绪的情绪。
西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逝世后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洗星海的群众歌曲创作有《教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等。
抒情性独唱曲有《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等。
在劳动歌曲方面,洗星海的重要作品有《拉犁歌》《搬夫曲》等。
儿童歌曲有《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谁来跟我玩》等。
在大型的声乐体裁方面,有西部大合唱作品,分别为《黄河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里程碑杰作。
洗星海在这部作品里,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
《黄河大合唱》分为序曲和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自朗诵);第西乐章《黄水谣》 (女声合唱、混声合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第六乐章《黄河怨》 (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混声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