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入职场迷雾七月流火,酷热的阳光炙烤着城市的每一寸肌肤。林枫拖着沉重的行李箱,
站在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前。玻璃幕墙在烈日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像一道无形的屏障,
将内外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抬头仰望,这栋建筑直插云霄,冰冷而傲慢,
仿佛在审视每一个企图进入它内部的人。他深吸一口气,潮湿闷热的空气涌入肺部,
带着城市特有的汽车尾气和空调外机排出的热浪混合气味。擦了擦额角不断渗出的汗珠,
他握紧了手中那张略显皱褶的入职通知书——这是一家号称“行业新锐”的电商公司,
职位是市场助理。作为刚毕业的985高校学生,他对第一份工作充满期待,
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职场成长的画面。导师临别时的叮嘱仍在耳畔:“社会与学校不同,
要多听多看,少说多做。”但他不知道的是,有些课程,是任何大学教授都不会讲授的。
旋转门无声地转动,将外面的热浪与内部的冷气瞬间隔绝。林枫踏进大厅,
一股寒意立刻包裹了他汗湿的衬衫,使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前台小姐抬起头的速度精确得像是经过编程计算,
脸上挂着标准到几乎完美的微笑:“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她的妆容精致得无懈可击,
口红是当下最流行的豆沙色,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我是来报到的新员工,林枫。
”他递上入职通知书。前台小姐接过纸张,指尖轻触的瞬间,林枫注意到她手指微微颤抖,
仿佛某种条件反射的紧张。她快速扫描文件,嘴角保持那个精确到毫米的弧度,
但眼神却空洞得像一张精心绘制的面具。“林先生,请稍等,赵经理马上就来。
”她的声音甜腻得有些不自然,像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语调,“需要喝点什么吗?咖啡?水?
”“不用了,谢谢。”林枫回答,同时注意到前台桌下放着一双平底鞋,
而她现在穿着的是高跟鞋。这个小细节不知为何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不一会儿,
一个约莫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快步走来。他身着熨帖的深蓝色衬衫,
袖口恰到好处地挽到小臂中间,露出价值不菲的手表。头发用发胶固定得一丝不苟,
脸上带着看似热情实则审视的笑容。“林枫是吧?我是赵经理,欢迎加入我们团队!
”他伸出手,力道大得让林枫微微皱眉,“跟我来,办公室在这边。”穿过办公区时,
林枫注意到几个细节:员工们大多低着头,没有人交头接耳,
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但异常规律,仿佛每个人都在遵循某种看不见的节奏。
空气中有咖啡、打印纸和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感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赵经理的办公室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城市的天际线。
墙上挂满了“奋斗”“狼性文化”“超越自我”的标语和镀金奖杯。
一套红木书柜占据了整面墙,里面摆满了管理类和成功学书籍,多数看起来崭新如初,
似乎从未被翻阅过。“坐。”赵经理指向对面的椅子,自己则坐在宽大的真皮办公椅上,
微微后仰,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他打量着林枫,如同评估一件商品的价值。“小林啊,
你是名校毕业,但我们这人才济济。”赵经理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前倾,
创造一种虚假的亲密感,“年轻人要多吃苦,多学习,别老想着钱。公司提供的平台和机会,
比那点工资有价值多了。”林枫注意到,赵经理说话时嘴角上扬,但眼睛却没有任何笑意,
反而像两潭深不见底的冷水。更让他在意的是,赵经理的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
像在计算什么,又像是在释放某种难以察觉的焦虑。谈话持续了约二十分钟,
主要是赵经理在讲述公司的“宏伟愿景”和“狼性文化”,林枫适时点头回应。最后,
赵经理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你的。”这句看似鼓励的话,
却让林枫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2 温水煮青蛙林枫的工位被安排在办公室最角落,
紧挨着嗡嗡作响的打印机和散发油墨味的碎纸机。办公桌摇摇晃晃,
他用一张废纸垫在一条短腿下才勉强稳定。椅子上有块不明污渍,
他仔细用湿纸巾擦拭了好几遍。老员工们匆匆走过,没人多看他一眼,
只有空调冷风不断吹拂着他汗湿的后颈。他 unpack 简单的办公用品时,
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同事悄悄递来一包纸巾:“擦擦汗吧,这里空调开得大,容易感冒。
”“谢谢,我是林枫,今天刚来的市场助理。”“我知道,”男同事压低声音,“我是老张,
上周赵经理就说过有个985的高材生要来。”他的眼神快速扫过四周,
像是担心被人看到这场对话,“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我,但最好下班后问。
”林枫还没来得及回应,老张已经迅速回到自己的工位,仿佛从未离开过。
第一天的工作内容出乎意料的简单——整理过往市场活动的资料。但数量之多,
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量。林枫埋头苦干,期间去了两趟洗手间,
注意到每次都有同事似乎“巧合”地同路。六点整,办公室没有人动。林枫疑惑地看了看表,
继续工作。七点,依然没有人离开。八点,有人开始点外卖。九点,赵经理走出办公室,
惊讶地看着仍在工作的林枫。“小林啊,还没走?今天辛苦了,但这份方案还需要调整。
”赵经理将一份文件放在他桌上,“年轻人要有拼搏精神。明天早上我要看到修改版。
”林枫注意到经理说话时手指敲击桌面的频率加快,像某种隐秘的摩斯密码。他接过文件,
发现这根本不是他今天处理的工作内容,而是一份完全陌生的项目方案。“经理,
这不是我...”“能力是在挑战中成长的,”赵经理打断他,笑容依旧但眼神冷峻,
“我相信你能搞定,不是吗?”那一刻,林枫感觉自己像掉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却找不到任何明确的证据。一个月过去了,林枫逐渐适应了这种早八晚十的工作节奏。
周末被要求“随时待命”,手机永远保持电量充足,
微信工作群的消息提示音成了他最敏感的听觉***。发薪日那天,
林枫迫不及待地查看银行账户。数字跳出来的瞬间,他愣住了:5000元。
与合同上约定的6000元相去甚远。他反复刷新页面,数字依旧冰冷地显示着5000。
他找到人事主管,一个总是一脸疲惫的中年女性。她眼皮也不抬地回答:“扣了社保和绩效。
”“但是合同上写的是6000元基本工资,绩效是额外计算的。”林枫尽量保持语气平静。
人事主管终于抬起头,眼睛却看向别处,手指反复摩挲着茶杯边缘:“试用期是80%工资,
加上社保扣除,就这个数了。”“合同里没有写明试用期工资打折。”林枫坚持道。
“公司规定就是这样。”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还年轻,
不要只看眼前这点钱,平台和发展机会更重要。”林枫还想争辩,
但注意到办公室门口闪过赵经理的身影,于是咽下了已到嘴边的话。
人事主管明显松了一口气,迅速拿起文件假装忙碌,示意谈话结束。回到工位,
林枫打开劳动合同,仔细阅读每一个条款。果然,在不起眼的附加条款中,
有一行小字写着“试用期工资按基本工资的80%支付”。
他清楚地记得签约时这一条并不存在,但此刻白纸黑字就在眼前。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气氛。
赵经理经常在例会中公开批评员工:“能力不行”“不够努力”“辜负公司培养”。
每次被批评后,同事们都会不自觉地低头缩肩,像被无形的手按压着。林枫注意到,
靠窗的老张每次被点名时都会偷偷掐自己虎口,留下深深的红印。有一次散会后,
林枫假装偶然看到老张手上的伤痕:“张哥,你手怎么了?”老张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缩回手,
勉强笑道:“没事,不小心划到了。”“我看你经常这样,”林枫小心地选择措辞,
“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老张的眼神闪烁,四下张望确定没人注意后才低声道:“小林,
有些事习惯了就好。找工作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个年纪的。
”“但赵经理那样批评人...”“别说了!”老张突然紧张起来,
“赵经理也是为了我们好,严师出高徒嘛。”这种明显的自我欺骗让林枫感到困惑。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开始发现自己也在逐渐适应这种环境。当赵经理无理指责他时,
他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做得不够好?
”有一次林枫因高烧请假,赵经理在电话里说:“年轻人要吃苦,克服一下嘛。
公司现在正处在关键时期,每个人都很重要。”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敲击声,节奏快而急促,
像是某种不耐烦的情绪宣泄。3 觉醒的瞬间那天林枫硬撑着工作到深夜,
体温计显示39度,而办公室的饮水机早已空空如也。他摇摇晃晃地去接水,
却发现桶装水也已经用完。行政部的人早已下班,没有人负责更换。“需要水吗?
”一个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枫回头,看见财务部的小李正站在不远处,
手里拿着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谢谢,”林枫接过水,感受到瓶身的冰凉,
“你怎么还没走?”小李苦笑道:“报表没做完,赵经理明天要。”她左右看了看,
压低声音:“你脸色很差,真的不要紧吗?”“发烧而已,撑得过去。
”小李的眼神里充满同情:“上个月我也发烧,赵经理说除非住院,否则不能请假。
”她突然噤声,迅速回到自己的工位——赵经理正从办公室走出来。“小林,还没走?很好,
有拼搏精神。”赵经理称赞道,但目光冷冽,“那份方案我再发你个新版本,
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完整版。”林枫点头,感到一阵眩晕。他吞下随身携带的退烧药,
继续面对电脑屏幕。模糊的视线中,文字像蚂蚁一样爬行。那一刻,
他莫名想起了大学时读过的一篇小说——《变形记》,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
现在他觉得自己也在逐渐变成某种不是自己的东西,某种更适合这个环境的生物。
深夜十一点,办公室终于只剩他一人。完成工作的瞬间,他几乎瘫倒在桌上。
手机显示有母亲的未接来电,但他没有回电的力气。走出办公楼,夏夜的热浪扑面而来,
与室内的冷气形成强烈对比。林枫站在路边等车,看着城市依旧璀璨的灯火,
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这座他求学四年、决定扎根的城市,
此刻陌生得像从未真正认识过。网约车到来时,他已经几乎站立不稳。
司机好心问:“小伙子,加班这么晚啊?”林枫勉强笑了笑:“嗯,工作多。
”“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容易,”司机感叹道,“我儿子也经常加班到半夜,说是竞争激烈,
不敢不拼。”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林枫强撑的坚强。他望向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光影,
思考着这种普遍存在的“不正常”为何被当作了“正常”。到家后,
他量了体温:39.5度。在药箱里翻找退烧药时,
他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发烧,而是因为某种压抑已久的情绪。
他想起小李同情的眼神,老张手上的红印,前台桌下的平底鞋,
这些细节像碎片一样在脑海中旋转,逐渐拼凑出一幅他不愿承认的图画。那晚,
林枫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他被困在迷宫般的办公室里,赵经理的敲桌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节奏越来越快,最后变成震耳欲聋的鼓声。他拼命奔跑,却找不到出口,
每个转角都是同样的镀金奖杯和“奋斗”标语。惊醒时,凌晨三点。汗湿的睡衣贴在身上,
空调安静地运转着。林枫坐起来,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决定:他需要记录这一切。
不是简单地在脑海中记忆,而是实实在在地记录下来。他打开电脑,创建了一个加密文档,
开始详细记录一个月来的经历:工作时间、任务分配、赵经理的言行、同事们的反应。
冷静客观的文字背后,是一种逐渐苏醒的自我意识。文档最后,
他写道:“温水煮青蛙的最可怕之处在于,青蛙不知道水正在慢慢变热。等到意识到危险时,
已经失去了跳跃的能力。”“我必须记住水的温度,”他想着,“在自己还能跳出之前。
”第二个月初,公司新来了一位实习生小杨,是个扎马尾的活泼女生,眼睛大而明亮,
总是带着好奇的光芒。她让林枫想起了刚入学的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
尚未被现实磨去棱角。小杨被安排在林枫旁边的工位,自然地向林枫请教各种问题。
通过交谈,林枫得知小来自一所普通高校,这是她的第一份实习,她希望能够转正留在公司。
“赵经理说表现好的话很有机会,”小杨兴奋地说,“我一定会努力的!
”林枫想提醒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不确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多余,
也许只是自己过于敏感了。然而很快重现。赵经理开始把目标转向小杨,
用的几乎是相同的套路:“小杨啊,你这报告写得...唉,真是大专生的水平。
”“年轻人要多学习,别总想着准点下班。”“我批评你是为你好,别人我还不说呢。
”小杨的笑容逐渐消失,头越来越低,手指绞着衣角发白。林枫注意到她开始加班到很晚,
甚至周末也来自愿加班,只为了达到赵经理那些模糊又苛刻的要求。有一次,
林枫听到小杨在楼梯间偷偷哭泣。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递过去一包纸巾:“没事吧?
”小杨慌忙擦干眼泪:“没事,就是觉得自己太笨了,总是做不好。”“你不是笨,
”林枫脱口而出,随即谨慎地看了看四周,“赵经理的要求本身就不明确,这不是你的问题。
”小杨惊讶地抬头:“可是赵经理说...”“他说什么不重要,”林枫轻声说,
“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你大学时成绩不是很好吗?”“你怎么知道?
”林枫笑了笑:“看你做事的方式就知道,很有条理,只是缺乏经验而已。”这次对话后,
小杨似乎放松了一些。但林枫的心情却更加沉重。
他想起了大学学姐——那个因职场PUA患上焦虑症最终裸辞的优等生。
学姐离职前曾说过:“最可怕的是,你开始相信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相信自己真的那么一无是处。”林枫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赵经理的管理方式。
他发现赵经理的批评从不给具体改进建议,
只是循环否定:“效率低”“没价值”“离了公司你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