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分,天地鸿蒙。自***开天辟地,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天地间灵气流转,
汇聚于名山大川,海外仙岛。其中有一处仙石,位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顶,受日精月华,
内育仙胞,静待破石而出之日。然而造化玄妙,世事难料。在西牛贺洲一处幽深山谷,
云雾缭绕,人迹罕至,五百年前竟也有一块仙石吸足天地灵气。
此石不如花果山仙石那般显赫,默默无闻,却同样孕育着生命。山谷中鸟语花香,溪水潺潺,
仙石静静地立在崖边,日复一日吸收日月精华。终于有一天,石身微微震动,表面出现裂痕,
随着一声轻响,石皮迸裂,从里面滚出一枚石卵,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石卵见风而长,
逐渐化作一个猴形,与东胜神洲那只石猴不同,这只猴儿生有六耳,耳廓精巧,微微颤动,
似乎能捕捉天地间一切声响。六耳猕猴初生,睁开双眼,金眸中闪过迷茫。
他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生,只是本能地环顾四周。月光洒在他身上,
六只耳朵轻轻抖动,捕捉着夜晚的声音:虫鸣、风声、流水声,还有远处野兽的低嚎。
他漫无目的地在山林间游荡,饿了摘野果充饥,渴了饮山泉解渴。日月交替,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他的六耳越发灵敏,能听见十里外蝴蝶振翅,能听见地下蚯蚓蠕动,
甚至能听见花草生长的细微声响。一日,六耳正蹲在树上摘桃,忽然耳尖微动,
听见林中传来若有若无的诵经声。那声音轻柔平和,与他往日所闻皆不相同,
不由得心生好奇,循声而去。他悄无声息地在林间穿梭,六耳竖立,捕捉着那诵经声的方位。
越靠近,越觉得心中宁静,仿佛那声音有洗涤心灵的魔力。终于,他看见一棵菩提树下,
坐着一位白衣僧人。那僧人眉目清秀,肤白似雪,周身散发着淡淡金光,仿佛不是凡尘中人。
他手捻佛珠,唇齿轻启,诵念经文。六耳躲在树后,不敢上前。那僧人却似乎早已察觉,
缓缓睁开眼,看向六耳藏身之处,微微一笑:“贫僧金蝉子,不知施主从何而来?
”六耳犹豫片刻,从树后走出。他生来第一次见到人类,更别说是一位僧人,
心中既好奇又警惕。金蝉子见是一只六耳猕猴,也不惊讶,
反而招手让他近前:“好灵性的猴儿,竟有六耳,想必能听众生之苦。
”六耳小心翼翼地靠近,他的六耳微微颤动,本能地想要聆听这僧人的心声。
当他望向金蝉子澄澈的双眸时,
忽然浑身一震——景象如潮水般涌来:他看见这僧人九世轮回,
每一世都历尽千辛万苦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却每一世都功败垂成,惨死途中。
第一世被狼妖撕碎,第二世坠入深渊,第三世溺毙流沙河...一幕比一幕惨烈。
最令他心惊的是,第十世,这僧人竟会成功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为何前九世不成,
第十世却成?”六耳忍不住问道,声音因久未言语而沙哑。金蝉子略显惊讶,
随即恢复平静:“猴儿竟能口吐人言,看来非凡种。缘起缘灭,皆有定数,非你我能窥透。
”六耳沉默,心中却涌起一股不平。
他特别清晰地看见第一世的金蝉子即将遭遇的劫难——三日后会被一群妖物袭击,惨死荒野。
“我能听见万物之声,能知过去未来,却改变不了吗?”六耳握紧拳头,毛发竖立。
金蝉子似乎看出他心中波动,轻声道:“知天命易,逆天命难。施主既得此能,当时刻谨记,
顺其自然方为道。”六耳不语,拜别金蝉子,心中却已下定决心。三日后,
他果然暗中跟随金蝉子。白衣僧人一路诵经而行,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行至一处狭窄山谷,忽然腥风大作,一群狼妖从四面扑来,獠牙利爪,直取僧人。
六耳奋不顾身跃出,与狼妖搏斗。他虽神通初显,力量速度远超寻常猴类,
却终究不敌群妖围攻,身上多处受伤,鲜血染红毛发。“快走!”六耳对金蝉子喊道,
同时一爪撕裂一头狼妖的喉咙。金蝉子却站在原地,双手合十,口中诵经,周身泛起金光。
狼妖被金光所慑,暂时后退,但随即又扑了上来。一头特别雄壮的狼妖突破六耳的防线,
利爪直掏金蝉子心口。六耳回救已来不及,眼睁睁看着狼爪穿透僧人的胸膛。血染红了山谷,
也染红了六耳的双眼。他发狂似的攻击狼妖,最终群狼退去,只留下金蝉子支离破碎的躯体。
六耳跪在尸体旁,浑身颤抖。这是他第一次见证死亡,而且是如此惨烈的死亡。
金蝉子临死前的眼神没有恐惧,只有慈悲和平静,仿佛早已料到这一结局。“我要变得更强!
”六耳对着苍天嘶吼,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强到足以改变天命!
”---前世因缘六耳猕猴天生六耳,能聆听万物,窥见过去未来。
自目睹金蝉子第一世惨死后,他心中种下了不甘的种子。
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守护金蝉子九世转生的,却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因缘。在金蝉子第一世时,
六耳就曾偶然遇见尚在幼年的金蝉子。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六耳正在林间采摘野果,
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笑声。他循声而去,看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白衣小童正在溪边嬉水。
那小童眉目清秀,肤白似雪,眼中有着超乎年龄的智慧与慈悲。六耳本能地想要躲藏,
但小童已经发现了他。“好奇怪的猴子,竟有六只耳朵!”小童不但不怕,反而笑着招手,
“来,我这儿有果子,分你吃。”六耳犹豫着走近,小童从怀中掏出几枚鲜果递给他。
那是六耳吃过最甜的果子,不是因为它真的更甜,而是因为那是第一个对他表示善意的人类。
“我叫金蝉子,”小童笑着说,“师父说我将来要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
”六耳的六耳微动,本能地窥见这小童的未来——九世轮回,九世惨死。他的心猛地一抽,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涌上心头。“你为什么难过?”小金蝉子偏着头问,
竟能感知到六耳的情绪波动。六耳震惊地看着这个小童,第一次有了与人交流的冲动。
他用生涩的人语问道:“你不怕...苦难吗?”金蝉子笑了,
那笑容纯净如初雪:“若能普度众生,个人苦难又何足挂齿?”那一刻,六耳被深深震撼了。
他见过山林弱肉强食,听过万物私心杂念,却从未见过如此无私的胸怀。此后数日,
六耳常来溪边与金蝉子相会。小金蝉子会给他讲佛经故事,
教他识字明理;六耳则用他的六耳神通,为金蝉子寻找最美味的野果,最清澈的泉水。
有一天,金蝉子没有如约而来。六耳心中不安,六耳竖立,
听见远处寺庙中的诵经声和——哭泣声。他急忙赶去,只见金蝉子跪在佛前,泪流满面。
“师父说,我明日就要启程西行,”金蝉子看见六耳,勉强露出微笑,“这一去,
恐怕再难相见了。”六耳的六耳颤动,窥见金蝉子第一世的结局——惨死狼妖之手。
他心急如焚,想要警告,却知天命难违,话说出口只会变成无意义的吱吱声。那夜,
六耳守在小金蝉子窗外,听见他在梦中呓语:“众生皆苦,我愿承担...”次日清晨,
金蝉子背起行囊,踏上西行之路。六耳暗中跟随,亲眼见证那惨烈的一幕。
当金蝉子被狼妖撕裂时,六耳仿佛又看见那个在溪边嬉笑的小童,
那个说出“个人苦难又何足挂齿”的纯真面容。“不!”六耳在心中呐喊,“这不公平!
”正是这段与幼年金蝉子的情谊,让六耳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守护金蝉子的九世转生,
改变那残酷的天命。---此后,六耳四处打听变强的方法。他从山精野怪口中听说,
海外有仙山名曰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一菩提祖师,神通广大,门下弟子皆有通天本领。
六耳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台方寸山外。但见仙气缭绕,山门若隐若现,
却有一道无形屏障阻隔,使他不得入门。“无缘者,不得入内。”守门童子如是说。
六耳不甘心,绕着仙山寻找入口,却始终无法突破屏障。正当绝望之际,
他忽然想起自己的六耳神通,于是躲在山外一处隐蔽洞穴,竖起六耳,
全力聆听山中讲道之声。初时,声音断断续续,难以捕捉。但随着时间推移,
他的听力越发精进,竟能清晰听见菩提祖师讲授大道之音。“显密圆通真妙诀,
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